[发明专利]缝纫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74053.2 | 申请日: | 2008-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0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 发明(设计)人: | 早川範一;中野元就 | 申请(专利权)人: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5B65/00 | 分类号: | D05B65/00;D05B65/06;D05B6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淑香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包括:在缝制结束时将面线切断的切面线机构、以及对由切面线机构切断的线端予以保持的面线保持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具有将与加工布相连的面线及底线切断的切线装置的缝纫机。以往的缝纫机具有对由切线装置切断的面线及底线的线端予以保持的线保持机构。在缝制结束时,切线装置自动地或根据操作者的切线指示在加工布的上侧或下侧将面线及底线切断。
例如,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平成4年第26490号中记载的缝纫机的面线切断装置在底板部的上侧具有面线切断机构,该面线切断机构包括面线夹持机构、切断部件、固定板和缸体等。在缝制结束时,面线切断机构利用切断部件的发热在压脚与加工布之间将面线切断。之后,面线夹持机构在保持了缝针侧的面线端的状态下回到原来位置上。在下一次缝制开始时,面线夹持机构所保持的面线端因缝针的缝制动作而受到朝向缝针侧的拉力,会从面线夹持机构上脱开。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平成2年第213385号中记载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在加工布的上侧具有一对面线切刀和夹持体,并在加工布的下侧具有固定刀、可动刀转动柄和捯底线板等。在缝制结束时,用一对面线切刀将面线切断。在将面线切断后,用一方的面线切刀和夹持体来保持面线的线端。可动刀转动柄和捯底线板同时转动,从而用固定刀将底线切断。在将底线切断后,当可动刀转动柄和捯底线板转动复位时,用捯底线板和可动刀的前端来保持底线的线端。
有时会用缝纫机对皮带或皮包等皮革制品缝制各种图样。此时,在缝制结束后,为了在最后的线迹处将由切断机构切断了的面线及底线熔断成球状,操作者使用的是加热了的电烙铁。在最后的线迹处熔断成球状的目的在于防止开线。在使用电烙铁进行操作的场合,操作者需要将由切断机构切断了的面线及底线用手指抓住而保持在拉伸了的状态下。
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平成4年第26490号所记载的缝纫机中,当在缝制结束时将面线切断时,缸体的活塞前进。通过活塞的前进,从加工布与缝针的针眼相连的面线在压脚与加工布之间、即在加工布的上面被切断。因此,面线的线端极短,存在操作者很难用手指来抓住面线的端部的问题。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平成2年第213385号所记载的缝纫机也一样,与加工布相连的面线在加工布的紧靠上侧被切断,与加工布相连的底线在加工布的紧靠下侧被切断。因此,面线和底线都存在操作者很难用手指来抓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切面线机构所切断的面线的线端变长、可美观且迅速地进行线端的处理的缝纫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包括:缝纫机机架、安装有缝针的针杆、梭、具有在针板的上方将从加工布朝着所述缝针的针眼延伸的面线切断的面线可动刀的切面线机构、使所述面线可动刀在将所述面线在所述缝针的正下方钩住的上侧取线位置与从所述上侧取线位置离开规定距离的上侧切线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上侧移动机构、以及通过所述上侧移动机构使所述面线可动刀往复移动来对所述切面线机构切断的所述面线的线端予以保持的面线保持机构。所述规定距离设定成比从所述针眼到所述针板为止的距离长。
采用该结构,利用所述上侧移动机构,使所述面线可动刀移动到所述上侧取线位置后在钩住所述面线的状态下移动到原来的所述上侧切线位置。此时,所述切面线机构将所述面线切断。从所述加工布延伸的所述面线比从所述针眼到所述针板为止的距离长。
操作者可以用电烙铁容易且快速地进行防止所述面线开线的工作。
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还包括面线释放机构。所述面线保持机构具有面线保持弹簧,该面线保持弹簧将所述面线的线端夹着保持在其与所述面线可动刀之间。所述面线释放机构将由所述面线可动刀和所述面线保持弹簧所保持的所述面线释放。所述上侧移动机构利用第一气缸使所述面线可动刀往复移动,所述面线释放机构利用第二气缸使所述面线可动刀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气缸驱动的所述面线可动刀的移动范围设定成比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的所述面线可动刀的移动范围短,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力设定成比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力大。
采用该结构,所述面线可动刀利用所述第一气缸在所述上侧切线位置与所述上侧取线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当所述面线可动刀利用所述第一气缸而移动到所述上侧切线位置时,所述面线可动刀和所述面线保持弹簧将所述面线保持。当对驱动力比所述第一气缸大的所述第二气缸进行驱动时,所述面线可动刀移动到所述上侧取线位置的跟前(上侧释放位置)为止。即使是在缝制中,所述面线可动刀也不会碰到所述缝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兄弟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兄弟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40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金属有机膦酸盐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烟草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