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絮凝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73926.8 | 申请日: | 2008-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7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香;杨世军;李子院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N11/04 | 分类号: | C12N1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1004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微生物 细胞 固定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化细胞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絮凝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简称MBF,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沉淀性能,安全、无毒,易于生物降解。能产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多,生长快,易于采取生物工程手段实现产业化,因而对它的研究正成为当今絮凝剂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对生物絮凝剂研究很多,但大多研究范围都局限在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培养条件对其产率的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的提纯、絮凝剂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及絮凝机理的研究等,而对于其实际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较少。人们虽然发现了生物絮凝剂的诸多优点,但其产量小、成本高等问题给生物絮凝剂的实际大规模应用造成了巨大障碍。固定化生物技术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固定化细胞技术是指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手段,将游离细胞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使之成为不悬浮于水但仍保持生物活性,并能反复利用的方法。细胞被固定化后具有密度高、反应速度快、耐毒害能力强、产物分离容易、能实现连续操作、可以大大提高生产能力等优势,因此在近几十年来固定化细胞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因此,本发明针对一株自行筛选的高效絮凝微生物细胞进行固定化制备方法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絮凝微生物细胞进行固定化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选用一株高效絮凝微生物为菌种,在30℃150r/min培养24小时,菌种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g,KH2PO4 2g,K2HPO4 5g,(NH4)2SO4 0.2g,NaCl 0.1g,脲0.5g,酵母膏0.5g,MgSO4·7H2O 0.2g,蒸馏水1000ml,pH 7.2-7.6;将液体培养液在3000r/m下离心30min,用无菌生理盐水溶解沉淀,定容到原刻度,在相同条件下离心,得湿菌体。取100-150ml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6%的海藻酸钠与0.4-0.8g湿菌体混合并搅拌均匀。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13%的氯化钙溶液100ml-200ml,置于0℃的冰水混合物中,用注射器将海藻酸钠-菌种混合液点滴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形成球状颗粒,在10℃-25℃维持1h-2h,使菌种充分固定化,除去上清液,用水冲洗固定化后的球状凝胶菌种,然后重新置于氯化钙溶液中平衡24h,即得到固定化的絮凝微生物细胞颗粒。对固定化后的菌种进行絮凝率测定,活性保存率达到88%-94%。
絮凝率的测定方法为,在100ml量筒中加人80ml蒸馏水,0.4g高岭土,5ml 1%的CaCl溶液,2ml上清液待测样品,再加蒸馏水至100ml调节pH至7.0,然后倒入150ml烧杯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快速搅拌1min,慢速搅拌5min,静置10min,以吸管吸取一定深度的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550nm处测定吸光度,同时以不加絮凝剂的上清液作对照实验,并用以下公式计算其絮凝率:
絮凝率=(A-B)/A×100%
式中:A-对照上清液在550nm处的吸光度
B-样品上清液在550nm处的吸光度
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便宜,对细胞的损害小,得到的固定化颗粒絮凝率高,有效期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工学院,未经桂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39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