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式澳洲坚果脱壳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73650.3 申请日: 2008-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1313774A 公开(公告)日: 2008-12-03
发明(设计)人: 陈显国;叶雪英;石兰蓉;林玉虹;曾黎明;刘功德;韦思庆;李鸿;冯春梅;卢寿苏;苏艳兰;李健强;李伟;陈涛;杨万达;黎新荣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N5/08 分类号: A23N5/0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30001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板式 澳洲 坚果 脱壳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果壳脱壳机,特别是澳洲坚果纤维壳(果荚)的脱壳机械。

背景技术

澳洲坚果是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一种热带坚果品种,适合在广西桂中以南、云南、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种植,是一种名贵的营养价值高的坚果品种,但是澳洲坚果有两层壳,最外一层是绿色的果荚,内层是棕黄色的坚硬外壳,虽然公开文献报道了较多的坚果脱壳机,但都是针对一般坚果,例如松籽、榛子、核桃、板栗等的特性设计的专用设备,不能用于脱澳洲坚果。从田间收集回来的坚果,最好在2天内去荚以防止果实萌芽和腐烂。若带荚堆放,由于呼吸作用导致温度升高,坚果会发酵腐败。目前,用于加工澳洲坚果的脱壳机在国内还是空白,国外有专用于澳洲坚果脱壳的链式脱壳机,但价格昂贵,不适合国内种植户的购买力,《热带作物机械化》黄家瀚、朱德明报道目前一些地方的澳洲坚果采用加工机械,其中果荚采用双螺杆去荚机,硬壳采用压板式破壳机,但未见公开双螺杆去荚机的具体结构。所以随着澳洲坚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工成了抑制其发展的瓶颈之一,而解决其加工问题的关键是脱壳设备--特别是适合流水作业的脱壳设备的开发。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澳洲坚果脱壳的需要,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板式澳洲坚果脱壳机,目的是提供一种吞吐量大、结构简单、皮壳可分离、价格低廉的专用于脱去澳洲坚果果荚的脱壳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板式澳洲坚果脱壳机包括进料斗、驱动装置、脱壳机构、机架和出料斗,其特点是:驱动装置采用电动机或柴油机作为动力,动力输出轴通过齿轮或皮带与脱壳机构连接,脱壳机构是以等距式或变距式螺旋轴和渐变距弧形脱壳板构成,脱壳板固定在机架上,进料斗安装在脱壳机构的上方,脱壳机构安装有皮壳导出板,脱壳机构的下方设有出料斗,出料斗内分设有果荚收集槽和种子收集槽,带荚的澳洲坚果进入进料斗后直接进入螺旋轴,输送到螺旋轴和渐变距弧形脱壳板构成的脱壳机构进行脱壳,脱壳后的果实由出口端排出,然后落入出料斗内的种子收集槽内,而果荚碎片则落入脱壳腔体下方,再落入出料斗内的果荚收集槽中,实现果荚和种子的有效分离。

以上所述的螺旋轴为大直径空心轴,轴上设有相等或者不相等螺距的螺旋,可以用小型圆钢等距或不等距绕焊在轴上形成螺旋,也可用其它材料和工艺制作,螺旋轴由轴承盒支承在机架上,再由电动机或柴油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旋转。

以上所述的脱壳板可以由圆钢紧密排列焊接而成,脱壳板的工作面与螺旋轴的距离从工作前端至末端是渐变的,一部分由大变小,一部分由小变大,最大距离是最大果实的外径,最小距离是最小种子的直径。整块脱壳板与螺旋轴的距离可根据每批果的大小不同进行调节。

脱壳板的工作面形状是逐渐变化的,脱壳板前端(进料端)工作面的横切面轮廓形状由一直线和两段圆弧所组成,到末端渐变为单一圆弧的形状。两段圆弧分别为:一段是从进料端与螺旋轴的距离为最大果径且与螺旋轴中心不同圆心的圆弧,至末端渐变为以螺旋轴中心为圆心、与螺旋轴的距离为最大种径的同心圆弧,另一段是从进料端至末端都为与螺旋轴中心同心的圆弧,但与螺旋轴的距离则由最小种径渐变为最大种径。脱壳板与皮壳导出板用铰链相连,不仅可调节脱壳板与螺旋轴的距离,且在脱壳加工过程中能创造一个弹性的摆动间隙,种子不会被刮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为澳洲坚果的加工提供一种脱壳质量高的脱壳机,该机与国外现有澳洲坚果脱壳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优点,适合国内种植户的购买力。本发明采用大直径螺旋轴作为挤压(亦为输送)辊,单位时间内加工量大,每台每小时可加工干果800kg至1600kg,工作效率高。螺旋轴的螺距设计合理,螺纹深度与果皮厚度相适应,加上脱壳板采用渐变距式结构,使物料进出顺畅,不会出现果实在脱壳腔体内的卡堵现象。坚果无论新鲜与否都能脱壳,且不需分级,一次进料,大果、小果都能脱壳,脱净率高,皮壳可分离。本发明采用小型电动机驱动时,可在农户家中或加工厂进行加工作业,而用柴油机驱动时,能在山区田园移动作业。机具易操作,安装维修方便,维修费用低,加工厂或广大农村及偏远山区农户均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板式澳洲坚果脱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脱壳机上的脱壳板与螺旋轴的间距及结构示意图;

图3为脱壳机前端(进料端)脱壳板的端面结构及与螺旋轴的距离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4为脱壳机工作结束端(未端)脱壳板的端面结构及与螺旋轴的距离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细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3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