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及其装置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3619.X | 申请日: | 200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8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江涛 |
主分类号: | E02D3/11 | 分类号: | E02D3/11;E02D3/02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素娥 |
地址: | 530001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交流 电击 排水 方法 及其 装置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及其装置和用途,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过交流电击来提高被处理对象渗水能力,并与真空抽水、真空预压、静载、动力挤密等相结合的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和装置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还没有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对于软土地基来说,真空预压、静载、动力挤密等方法仍然存在工期过长,效率较低的问题;对于淤泥脱水处理、工业有机废渣处理,诸如甘蔗渣、木薯渣等,对其进行真空预压、静载、动力挤密的效果也同样不尽人意。
对于现有电渗技术,虽然可以有效处理淤泥,但是除了成本较高之外,在技术上还有如下不足:①电渗所产生的渗流只能由阳极向阴极定向流动,②电渗过程中阳极材料耗损严重,③随着电渗进程的延续,阳极附近淤泥含水量大大降低,导致电渗过程中无效功率加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一种复合交流电击排水的方法包括真空排水、真空预压、静载和动力挤密;
1)、用电击仪对被处理物在进行真空抽水前、真空抽水时、或伴随真空抽水间歇式的施加交流电击;或
2)、一种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
A、用电击仪对被处理物在进行真空抽水前、真空抽水时、或伴随真空抽水间歇式的施加交流电击;或
B、用电击仪对被处理物在进行真空抽水、真空预压、静载或动力挤密或四者的任意组合实施前施加交流电击;或
C、用电击仪对被处理物在进行真空抽水、真空预压、静载或动力挤密或四者的任意组合实施时施加交流电击;或
D、用电击仪对被处理物在进行真空抽水、真空预压、静载或动力挤密或四者的任意组合实施时间歇式的施加交流电击。
一种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其对被处理物施加的交流电击为普通交流电击或变频交流电击,其频率固定,或者由低向高调节,或者由高向低调节,或者根据被处理物的需要设置和调节。
一种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所用的装置,主要元器件为:变频器、变压器或脉冲变压器、转换器和辅助元器件,辅助元器件包括:散热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
变频器输入端接交流电输入端点,变频器的输出端与脉冲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脉冲变压器的输出端直接输出或与转换器输入端连接再输出;变频器输出改变了频率的交流通过脉冲变压器变到所需电压的输出;转换器将电流在单相和三相之间转换。
或变压器输入端接交流电输入端点,变压器的输出端直接输出固定频率的交流或与转换器输入端连接再输出;转换器将电流在单相和三相之间转换。
电击仪所输出的电压、电流及频率的大小可调,以适应各种形态的软土、淤泥、工业有机废渣脱水处理所需的最有效的电流。
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和装置的用途是:
1、软土地基加固;
2、淤泥再造土处理;
3、淤泥肥料脱水处理;
4、淤泥燃烧脱水处理;
5、工业有机废渣脱水处理;
6、工程场地降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交流电击有效的提高了被处理对象的渗水能力。
2、显著提高了真空抽水、真空预压、静载、动力挤密及相互之间组合操作处理的效率。
3、电击过程电蚀程度很低,大大减少了运营过程中的电极材料的损耗;
4、工程整体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工期也得到有效缩短,工程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图1、电击仪原理方框示意图。
图2、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用于加固软土地基纵剖示意图。
图3、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用于加固软土地基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4、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以槽为载体用于淤泥再造土处理示意图。
图5、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以容器为载体用于淤泥肥料脱水处理示意图。
图6、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以容器为载体用于淤泥燃烧脱水处理示意图。
图7、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以容器为载体用于木薯渣脱水处理示意图。
图8、复合交流电击排水方法用于场地降水处理示意图。
其中:交流电输入端点1、变频器2、脉冲变压器3、转换器4、散热器5、电击仪6、通电线路7、复合管8、水平排水管9、真空泵10、网状帽眼真空膜11、集水管12、帽眼13、渗滤装置14、槽体15、渗滤装置接头16、开孔冗余膜17、电极网18、电极网接头19、容器20、容器顶盖21、容器顶盖接头22、容器底部接头23、动力挤密装置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江涛,未经陈江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36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