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腔激光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72375.3 | 申请日: | 2008-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4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吴砺;凌吉武;陈燕平;马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S3/0941 | 分类号: | H01S3/0941;H01S3/0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惠春;黄国强 |
| 地址: | 350014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领域,尤其是涉及双腔结构的激光器。
背景技术
在激光领域特别是固体激光器领域,很多激光增益介质由于存在吸收截面小和上能级寿命短等问题,而使其激光器阈值较高,泵浦效率较低,通常需要采用较大功率的泵浦源,特别是对于吸收较小的微片或超薄增益介质,大部分泵浦光都将得不到有效利用,这无疑限制了很多激光材料和激光器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正如美国专利说明书US5289482、US6898230中描述的,采用腔内泵浦的形式来提高对泵浦光的吸收效率。其中专利US6898230采用将LD(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双腔激光器的内腔之一的方法来实现,结构如图1所示。其采用侧面泵浦的方式,其中102为激光增益介质,106为LD,101与103构成激光增益介质腔,104与105构成LD激光腔,且101与105构成泵浦光振荡腔,LD发出的泵浦光将被增益介质吸收,一次通过未被吸收的泵浦光将在101与105构成的腔中往复振荡,并最终为增益介质吸收,从而提高了增益介质对LD能量的吸收效率,并降低对LD泵浦源的要求。该专利基本采用侧面泵浦的形式且只对LD泵浦光进行一般的准直,通常LD光束准直直径较大,所以该结构只适用较大模体积的激光腔,而且多限于侧面泵浦方式,其激光器结构调整亦较困难,而降低其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其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可充分利用LD作为泵浦源的双腔结构激光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激光器的谐振腔采用腔内泵浦的双腔结构,LD与激光增益介质及相应第一光学元件构成第一谐振腔,激光增益介质与其它第二光学元件构成第二谐振腔;利用透镜将LD泵浦光聚焦于激光增益介质中进行端面泵浦,产生的激光在所述的第二谐振腔中振荡,同时未被吸收的泵浦光将在所述的第一谐振腔中往复振荡,并最终被激光增益介质吸收。
所述的第二谐振腔可以由分离元件构成分离结构的谐振腔,也可以由各光学元件通过胶合、光胶或深化光胶构成一体结构的微片式谐振腔。
所述的第一谐振腔的LD构成腔可以是外腔式结构,也可以是在LD后端面镀增透膜与所述光学元件构成。所述的第一谐振腔的LD可以采用单个LD或LD阵列,通过普通光学准直系统构成,也可以是含有光纤耦合器的光学耦合系统与光学元件构成。
所述的激光增益介质晶体做成薄盘片状,LD泵浦光从该薄片一侧斜射入,未被激光增益介质晶体吸收的泵浦光被其反射,在薄片另一侧的合适位置放置另一片腔片使LD泵浦光反射回去,进而泵浦光形成振荡。可用于泵浦高功率盘片式激光器及制作宽温激光器等。
所述的双腔激光器可以加入其它光学元件如倍频晶体,调Q晶体等,获得连续,脉冲或准连续的基波光或倍频光输出。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可充分利用LD作为泵浦源的双腔结构激光器,用于降低激光增益介质振荡阈值和提高其对泵浦光的吸收效率,特别是对那些吸收系数较小,且介质的厚度较薄的激光增益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美国专利US6898230的双腔激光器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e)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f)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采用双腔激光器结构,包括LD泵浦系统,光学耦合系统及谐振腔。作为泵浦光的LD与激光增益介质后端腔镜构成第一谐振腔,激光增益介质前端腔镜和后端腔镜形成第二谐振腔。利用透镜将LD泵浦光进行聚焦用于泵浦激光增益介质,产生的激光在第二谐振腔中振荡,同时一次通过未被吸收的泵浦光将在第一谐振腔中往复振荡,并最终为激光增益介质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23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整滑动窗口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刻蚀二氧化硅掩膜的浆料的清洗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