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化氢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2229.0 | 申请日: | 200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3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钟劲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易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7/03 | 分类号: | C01B7/03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26福建省厦门市海沧***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化氢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化氢,尤其是涉及一种用氯化铵作为原料制备氯化氢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环保的原因,我国纯碱生产中联碱法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副产的氯化铵也在不断增加,但氯化铵市场面临极大的压力。将氯化铵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由于这两种产品都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因此将氯化铵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成为国内氯化铵应用技术的主攻方向。
公开号为CN10113900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氯化铵分解制取氯化氢和氨气的方法。该法以硫酸铵为反应中间体,以氯化铵为原料,首先制取氨气,再制取氯化氢。但因为中间体的热稳定性问题和工程方面的原因,至今仍未实现工业化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较低、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简单、可循环大规模连续生产的氯化氢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氯化铵为原料,氯化锌为循环载体,将氯化铵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锌加热熔化成熔液;
2)在熔液中加入氯化铵固体或通入氯化铵蒸汽,反应得到熔融的氯化锌氨络合物熔液和氯化氢气体产品。
所述加热的温度最好为430~530℃,氯化铵的加入量与氯化锌的摩尔比为(0.3~1)∶1。
所述熔融的氯化锌氨络合物熔液中可通入水蒸汽,将氨气带出,冷凝后得到氨水;或所述熔融的氯化锌氨络合物熔液中可加入过量的氯化铵析出氨气,脱氨后的氯化锌熔液可回到氯化氢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循环使用。
熔融的氯化锌氨络合物熔液的温度最好控制在450~500℃;加入过量的氯化铵析出氨气的氯化铵与氯化锌的摩尔比最好为2∶1,加入过量的氯化铵析出氨气的温度最好为350~400℃。
与现有的氯化氢生产方法相比,由于本发明以氯化铵为原料,氯化锌为循环载体,将氯化铵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因此本发明具有能耗较低,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简单,可循环大规模连续生产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摩尔的氯化铵蒸汽通入到1摩尔的氯化锌熔液中,温度控制在430℃,得到0.16摩尔的氯化氢。然后,将温度降到350℃,再加入1.16摩尔的氯化铵,放出0.16摩尔的氨气。
实施例2
将0.7摩尔的氯化铵蒸汽通入到1摩尔的氯化锌熔液中,温度控制在480℃,得到0.28摩尔的氯化氢。然后,将温度降到400℃,再加入1.58摩尔的氯化铵,放出0.28摩尔的氨气。
实施例3
将0.5摩尔的氯化铵蒸汽通入到1摩尔的氯化锌熔液中,温度控制在530℃,得到0.33摩尔的氯化氢。然后,将温度控制在500℃,通入水蒸汽提氨,可提出0.28摩尔的氨气。
实施例4
将0.3摩尔的氯化铵蒸汽通入到1摩尔的氯化锌熔液中,温度控制在500℃,得到0.21摩尔的氯化氢。然后,将温度控制在450℃,通入水蒸汽提氨,可提出0.14摩尔的氨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易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易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2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网断电下的公路交通安全侦查摄像机
- 下一篇:交通违法行为快速告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