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安全警示作用的反光背心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72225.2 | 申请日: | 2008-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6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向东 |
| 主分类号: | A41D13/01 | 分类号: | A41D13/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311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安全 警示 作用 反光 背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安全警示作用的反光背心,在灯光照射下可反光,起到安全警示作用,以保护穿着者的安全,特别适合于在夜间、雾天或其他可能见度低天气作业的警察、工人使用。
背景技术
在夜间甚至白天经常可以看到值勤警察、负责路面、街道清扫工作的环卫工人、路面施工人员身上总穿者反光背心,这种反光背心的表面印制有光敏材料反光条,反光条在灯光照射下反光,在能见度低下的环境中可自然发光,起到安全警示作用,保护穿着者的安全。
在图1可以看出,现有反光背心上的反光条的布设方式:在反光背心1的表面中部绕设多条间隔布置的横向反光条5,这种横向反光条5发出反光时,从穿着者的正面或背面看,反光条5的反光面积小于使用者的人体整体宽度,容易导致对方出现判断失误,特别是对于路面作业人员,高速行使的汽车将对他们构成安全威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具有安全警示作用的反光背心,最大限度保护穿着者的安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安全警示作用的反光背心,反光背心的表面上对应印制有光敏材料反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条包括对称印制在反光背心前表面两侧、后表面两侧的沿纵向贯穿反光背心的弧形反光条,且前表面每侧的弧形反光条有三至五条,后表面每侧的弧形反光条有三至五条;反光背心前表面两侧的弧形反光条的凸弧面相向布置、且同侧的弧形反光条大体上平行布置,反光背心后表面两侧的弧形反光条的凸弧面相向布置、且同侧的弧形反光条大体上平行布置。
所述反光背心前、后表面每侧的弧形反光条为三条。
所述反光背心前、后表面同侧最靠外弧形反光条之间的反光背心侧面中部对应印制有三至五条间隔布置的横向反光条。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在反光背心前表面两侧、后表面两侧对称印制沿纵向贯穿反光背心的弧形反光条,且反光背心前表面两侧、后表面两侧的弧形反光条的凸弧面相向布置,这种结构的弧形反光条的两端朝外,在灯光照射下,从穿着者的正面或背面看,弧形反光条的两端在视觉上具有朝外伸展的效果,形成比反光条实际反光警示面更大的警示区域视觉效果,扩大了警示区域,提高反光背心的警示效果,大大降低对方出现判断失误的几率,最大限度地保护穿着者特别路面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在反光背心的两个侧面中部对应印制有横向反光条,当灯光从穿着者侧面照射时,同样具有很好的反光警示作用,全方位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反光背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3。一种具有安全警示作用的反光背心,包括表面上印制有反光条的反光背心1。反光条包括对称印制在反光背心1前表面两侧、后表面两侧的沿纵向贯穿反光背心的弧形反光条21、22、31、32,且前表面每侧的弧形反光条21、22有三条,后表面每侧的弧形反光条31、32有三条;反光背心1前表面两侧的弧形反光条21、22的凸弧面相向布置、且同侧的三条弧形反光条大体上平行布置,反光背心1后表面两侧的弧形反光条31、32的凸弧面相向布置、且同侧的三条弧形反光条大体上平行布置。这种结构的弧形反光条的两端朝外,在灯光照射下,从穿着者的正面或背面看,弧形反光条的两端在视觉上具有朝外伸展的效果,形成比反光条实际反光警示面更大的警示区域视觉效果,扩大了警示区域,提高反光背心的警示效果,大大降低对方出现判断失误的几率,最大限度保护穿着者特别路面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反光背心1前、后表面同侧最靠外弧形反光条之间的反光背心1侧面中部对应印制有三间隔布置的横向反光条41、42。两个侧面中部对应印制横向反光条41、42,当灯光从穿着者侧面照射时,同样具有很好的反光警示作用,全方位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但,反光条包括弧形反光条、横向反光条,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其数量可根据反光背心的大小和实际使用场所的实际需要设定,可在三至五条之间选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向东,未经李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22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