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讯设备用户线路雷击保护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1508.5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0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文;陈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2H7/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50000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设备 用户 线路 雷击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雷击保护电路,特别是指一种通讯设备用户线路雷击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对于通讯终端设备,由于用户接入线(通常为双绞线)暴露在户外,容易受到雷击。当遭到雷击时,通讯终端设备将承受高电压高能量冲击。这种冲击通常有两种:共模和差模。
对差模雷击一般通过在线路中接入防雷管等过压保护元件实现线间保护;对共模雷击,由于通讯终端设备一般都没有连到大地,常规的保护方法只能采用“堵”,即通过隔离来保护通讯设备内部电路,通常是在用户线路间串入隔离变压器,提升隔离电压即可提升雷击保护电压。
现有的保护电路如图1所示,在用户接入线1的线路间并联了过压保护元件P,过压保护元件P本身不含接地端子,构成差模雷击保护电路,如图1中的标号2代表的回路就是差模雷击回路,并且现有的保护电路在用户接入线1与通讯终端设备内部电路3之间连接隔离变压器T。对于共模雷击,现有的保护方法是采用隔离的方式,由于隔离变压器T的隔离电压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的提升其隔离电压,同时提升隔离变压器T的电压,成本会增加很多,现有增大隔离电压的方式也会造成用户接入线1信号质量的下降。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雷击保护电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采用疏导泄放的方式解决共模雷击的问题、极大提升通讯设备抗共模雷击的能力的通讯设备用户线路雷击保护电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通讯设备用户线路雷击保护电路,包括过压保护元件、隔离变压器,所述过压保护元件并联于用户接入线的线路之间,构成差模雷击保护电路,用户接入线是双绞线,所述隔离变压器连接于用户接入线与通讯终端设备内部电路之间,构成共模隔离保护电路,还包括电容C1、C2,电容C1、C2并联在用户接入线的线路之间,电容C1、C2之间的结点连接到通讯设备的通讯接口,所述通讯接口是USB接口,共模雷击信号进入用户接入线时,电容C1、C2与USB接口间形成USB口泄放回路。
还包括电容C3,以及复数个电阻,电容C1、C2之间的结点连接到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到并联连接的复数个电阻的一个结点,并联连接的复数个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通讯设备的通讯接口。
所述电阻包括R1、R2、R3、R4,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到并联连接的电阻R1、R2、R3、R4的一个结点,并联连接的电阻R1、R2、R3、R4的另一端连接到通讯设备的通讯接口。
所述并联连接的电阻R1、R2、R3、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以太网接口的引脚4、5、7、8。
电容C1、C2、C3为可恢复高压瓷介电容。
所述过压保护元件是半导体防雷管或者气体放电管。
本发明通讯设备用户线路雷击保护电路的优点在于:对共模雷击和差模雷击均能起到保护,尤其对共模雷击采用疏导泄放和隔离结合的方式防护,保护等级可以大大提高,同时无需提高隔离变压器的隔离电压,只需要简单的电路就可以实现,是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雷击保护电路。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现有通讯设备用户线路雷击保护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通讯设备用户线路雷击保护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通讯设备用户线路雷击保护电路的应用示意图。
图4在图3的基础上示出了差模雷击回路以及共模雷击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通讯设备用户线路雷击保护电路包括过压保护元件P1、隔离变压器T1,电容C1、C2、C3,以及电阻R1、R2、R3、R4。
所述过压保护元件P1并联于用户接入线10的线路之间,用户接入线10是双绞线,可以是宽带用户双绞线或者电话双绞线,过压保护元件P1本身不含接地端子,构成差模雷击保护电路。根据需要保护的等级可选择不同规格的过压保护元件P1,过压保护元件P1的反应时间、电流、启动电压等参数直接决定雷击保护等级。
所述隔离变压器T1连接于用户接入线10与通讯终端设备内部电路20之间,构成共模隔离保护电路。隔离电压是隔离变压器T1的重要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5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