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子带隙双折叠偶极子双频带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1309.4 | 申请日: | 200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4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游佰强;林斌;徐伟明;周建华;刘舜奎;施芝元;李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5/00;H01Q13/08;H01Q21/24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361005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子 带隙双 折叠 偶极子 双频 天线 | ||
1.一种光子带隙双折叠偶极子双频带天线,其特征在于设有单面覆铜的介质基板,覆铜 区域设有左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右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以及与左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和右 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连接的连接贴片,左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右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的结 构相同;左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位于介质基板左侧,右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位于介质基板右 侧,连接贴片位于左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与右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之间;左折叠偶极子辐射 贴片与介质基板的边沿之间设有间距,右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与介质基板的边沿之间设有间 距;左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和右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均设有上横臂、下横臂、上竖臂和下竖 臂,上横臂的一端与上竖臂的上端连接,下横臂的一端与下竖臂的下端连接,上横臂、下横 臂、上竖臂和下竖臂上均设有均布的小孔;连接贴片的两端分别设于左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 和右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的上竖臂与下竖臂之间并与上竖臂的下端和下竖臂的上端连接,连 接贴片设有断开间隙,天线馈电点设于断开间隙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子带隙双折叠偶极子双频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左折叠偶极 子辐射贴片与右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以连接贴片的横向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子带隙双折叠偶极子双频带天线,其特征在于上横臂与上 竖臂垂直,下横臂与下竖臂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子带隙双折叠偶极子双频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断开间隙位 于连接贴片的横向中心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子带隙双折叠偶极子双频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小孔为矩形 小孔,矩形小孔沿上横臂、下横臂、上竖臂和下竖臂的中心线间隔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子带隙双折叠偶极子双频带天线,其特征在于介质基板为 相对介电常数为4.6±5%的介质基板,介质基板为环氧树脂玻璃布介质基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子带隙双折叠偶极子双频带天线,其特征在于介质基板为 矩形介质基板,其尺寸是长度为42mm±1mm,宽度为32mm±1mm,厚度为2mm±0.0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子带隙双折叠偶极子双频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左折叠偶极 子辐射贴片及右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的上横臂、下横臂、上竖臂和下竖臂的线宽均为 3mm±0.03mm,上横臂的长度为14mm±0.1mm;下横臂的长度为10mm±0.1mm,上竖臂的长 度为17mm±0.1mm,下竖臂的长度为7mm±0.1mm,矩形小孔的尺寸是长度为1mm±0.05mm, 宽度为1mm±0.05mm,相邻矩形小孔的边沿间距为1mm±0.0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带隙双折叠偶极子双频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左折叠偶极子辐 射贴片的上横臂的上边沿与介质基板上边沿的距离为3mm±0.03mm;右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 的上横臂的上边沿与介质基板上边沿的距离为3mm±0.03mm;左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上横臂 的端面与介质基板左侧边沿的距离为2mm±0.02mm;右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上横臂的端面与 介质基板右侧边沿的距离为2mm±0.02mm;左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下横臂的下边沿与介质基 板下边沿的距离为2mm0.02mm;右折叠偶极子辐射贴片上横臂的下边沿与介质基板下边沿 的距离为2mm±0.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30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