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慢支贴脐散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71231.6 | 申请日: | 2008-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鑫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14;A61P11/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陆霖 |
| 地址: | 350004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慢支贴脐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材料反应产物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属于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慢支贴脐散。
背景技术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多见于中老年人,所以又有“老慢支”之称。多发生在秋冬寒冷季节,天气转暖后则逐渐缓解,与过敏无关。目前,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多采用西药,如化痰片(羧甲基半胱氨酸)、复方磺胺甲恶唑(SMZ)、阿莫西林等口服治疗,中成药咳特灵胶囊等,疗效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且直接贴于脐部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慢支贴脐散。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药剂:
白术8-12g 党参8-12g 干姜6-9g 苍耳子5-10g 肉桂3-6g
公丁香3-6g 麻黄5-8g 细辛2-5g 白芥子8-11g 吴茱萸8-11g
冰片2-5g 杏仁8-11g 桔梗8-15g 茯苓8-15g 炙甘草9-12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基于传统医学“内病外治”的理论基础,采用多味纯天然、无污染的中药材科学组方。以脐穴给药的方法,避免了人体长期内服药给肠胃道造成的损害,且使用方便易被人们接受。同时也体现出了祖国医学的特色疗法,切实有效的把中医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接受中医。
中医理论探讨:祖国医学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归为“咳嗽”范畴,认为是年老肺肾功能减退,肺易被外邪所犯,本身肺气宣肃无力,外邪所犯,更促进肺的肃降无力,气逆作咳。肺阴不足,肃降无力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的主要病机变化。肺主呼吸,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清气;脾主运化,通过脾的运化,摄入水谷精微之气。清气与水谷精微之气生成宗气并积于胸中,宗气走息道助肺呼吸,贯心脉助心以行气血。可见,宗气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肺脾两脏,故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的说法。在五行中,脾属土,肺属金,脾土与肺金之间是母子关系。故《薛生白医案》说:“脾为元气之本,赖谷气以生,肺为气化之源,而寄养于脾也。”因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治法应采用宣肺平喘,补脾益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配方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药剂:
白术8g 党参8g 干姜6g 苍耳子5g 肉桂3g
公丁香3g 麻黄5g 细辛2g 白芥子8g 吴茱萸8g
冰片2g 杏仁8g 桔梗8g 茯苓8g 炙甘草9g。
实施例2: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药剂:
白术12g 党参12g 干姜9g 苍耳子10g 肉桂6g
公丁香6g 麻黄8g 细辛5g 白芥子11g 吴茱萸11g
冰片5g 杏仁11g 桔梗15g 茯苓15g 炙甘草12g。
实施例3: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药剂:
白术9g 党参9g 干姜7g 苍耳子7g 肉桂4g
公丁香4g 麻黄6g 细辛3g 白芥子9g 吴茱萸9g
冰片4g 杏仁9g 桔梗10g 茯苓10g 炙甘草10g。
本发明是由药用白术、党参、干姜、苍耳子、肉桂、公丁香、麻黄、细辛、白芥子、吴茱萸、冰片、杏仁、桔梗、茯苓和炙甘草等纯中药材组成,并采用常规的现代中药制作技术研制而成的外用透皮散剂。
本发明使用时只要取散剂3g填入脐部,外用专用敷贴固定,五天换药一次,连续六次为一个疗程,贴药期间禁止生冷刺激性食物。
本发明治疗结果:
本发明的疗效标准符合1979年全国慢阻肺会议拟定标准。
其中,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常规正常;
无效:临床症状和血常规均无改善或加重。
以下所有病案均来自周鑫亚健康研究所,病例收集历时二年时间。所观察的5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63~87岁,平均(72.5±5.26)岁;病程最长47年,最短2年;病情程度:轻度4例,中度29例,重度17例。
所有患者接受二个疗程后,50例患者中显效38例,占76%;有效10例,占20%;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96%。充分显示了本发明对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良好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鑫,未经周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2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子机器的防盗装置
- 下一篇:灯管固定结构、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