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入式胶环锁扣固定肠吻合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0670.5 | 申请日: | 200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3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忠臣 |
主分类号: | A61B17/115 | 分类号: | A61B17/115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12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入式胶环锁扣 固定 吻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吻合术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胃全切除后的肠手术的套入式胶环锁扣固定肠吻合环。
背景技术
在胃全切除手术后,必须进行肠部与食管之间的吻合,但是现有的吻合器吻合后,常出现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返流和影响食物通过等并发症,而且现有的吻合器费用较高。
目前应用的管状钉书器式吻合器(例如美国强生公司出品的CDH25型吻合器)是将远近肠管内翻双排金属钉钉合在一起,愈合后形成无伸缩功能的狭窄环,因此造成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返流和影响食物通过等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管状钉书器式吻合器等吻合术器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术后不发生肠吻合口漏、无吻合口狭窄、返流少、内容物通过顺畅、吻合口无异物残留、医疗费用较低的套入式胶环锁扣固定肠吻合环。
本发明设有:弹性环、内环和外环,内环下部设有环形向内凹槽,内环内侧设有环形钩,外环下部设有环形外凸槽,外环下部内侧设有至少2个倒钩,设于外环下部内侧的倒钩与设于内环内侧的环形钩形成锁扣。
在弹性环上最好设有环形沟槽,以防止肠壁缺血。在内环环壁上可设有镂空孔,镂空孔最好至少设6个,外环中下部可设爪形钩,爪形钩最好设6~8个。
弹性环最好采用橡胶环。设于外环下部内侧的倒钩最好设6~8个。
使用时,由于将食管或者较细肠管套于内环表面,肠管断面可用可吸收线固定于内环下端凹槽,小肠断面用可吸收线与橡胶环缝扎固定,将橡胶环连同肠壁由外向内置于外环下部的环形外凸槽内,将内环向外环插入,使内环内侧的环形钩与外环下部内侧的倒钩形成锁扣,橡胶环被固定于内环与外环之间,使内环、外环及远近肠管形成稳定的固定结构,远近端肠管即形成套入式吻合,肠壁浆膜与浆膜接触,接触面宽度约1~1.2厘米。通常内环和外环10天后可自动分解脱落,经肛门排出,橡胶环脱落后也经肛门排出,食管与肠管形成套入式愈合。这种愈合的优点是无狭窄、无渗漏、防返流,同时不会影响食物的通过,吻合口没有异物残留。因此采用套入法,通过内外双环互套勾锁联接、中间弹性环(或称夹胶环)固定的三环结合,便于肠浆膜接触,使较细或近端肠管与内环捆绑固定,远端肠管通过弹性环放入并与内外环固定,远近肠管套入固定愈合,无钉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环与内环的组成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环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组成和使用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7,本发明设有弹性橡胶环1、内环2和外环3。内环2下部设有环形向内凹槽21,内环2下部内侧设有环形钩22。外环3下部设有环形外凸槽31,外环3下部内侧设有6~8个倒钩32。设于外环3下部内侧的倒钩32与设于内环2内侧的环形钩22形成锁扣。
在弹性橡胶环1上设有若干环形沟槽11,以防止肠壁缺血。在内环2环壁上设有至少6个镂空孔23,外环3中下部设有8个爪形钩33。
使用时,先将食管或者较细肠管5套于内环2表面,将食管或肠管5断面用可吸收线固定于内环2下端凹槽21;再将小肠4断面用可吸收线与橡胶环缝扎固定后,将橡胶环连同肠壁由外向内置于外环内,橡胶环即放置在外环外凸槽内,将已与食管或较细肠管固定的内环推入外环内,使内环内侧的环形钩与外环下部内侧的倒钩形成锁扣。此时,橡胶环也被固定于设于外环下部的环形外凸槽与设于内环内侧的环形钩之间,使内环、外环及远近肠管形成稳定的固定结构,远近端肠管即形成套入式吻合,肠壁浆膜与浆膜接触,接触面宽度约1~1.2厘米。
通常内环和外环10天后可自动分解脱落并经肛门排出,橡胶环脱落后经肛门排出,食管与肠管形成套入式愈合。这种愈合的优点是无狭窄、无渗漏、防返流,同时不会影响食物的通过,吻合口没有异物残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忠臣,未经刘忠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6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重载铁路既有线路旁修筑二线铁路路基的方法
- 下一篇:自动结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