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纤维碾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0487.5 | 申请日: | 200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1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杰;叶绍臻;周建华;胡泽平;林海青;易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明杰;叶绍臻 |
主分类号: | B27L11/00 | 分类号: | B27L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6014福建省永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纤维 碾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制品加工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竹胶合板为多层竹片层板胶合而成,其中,上下面板多为条形蔑黄纵横向交错编织而成,中间各层层板有多条条形蔑黄并排排列,相邻层板间的条形蔑黄互为垂直排列.其加工方法是先破竹,剖成条形竹片,而后进行脱糖干燥、浸胶、层板布设、压合固化。这种竹胶合板不足之处在于面板编织工艺复杂,其次是中间层层板中各条形竹束因块状截面大,硬度大因此叠合时间隙大,其三是条形竹片浸胶时,由于渗透性有限,压合时竹片上会出现裂缝,因此压合后的层板内有空隙,使得整块竹胶合板的外观装饰性差,只能作为车厢底板、水泥模板,产品附加值低。
层板之间的间隙大,浸胶渗透性有限、压合时层板内有空隙,其根本原因在于竹束截面大,若是竹束转化为竹纤维,则截面小得多,上述缺陷则被克服。
中国专利02258058.1木竹重组材也公开了木材碾压后加工成横向不断裂、纵向松散,而交错相连且保持原有纤维排列方向的木束,将小径级的毛竹或毛竹梢、杂竹等原料经裁断、去青、软化后、碾压加工成竹束的工艺品,但只要求“碾压加工成竹束”而不是竹纤维束,而且没有公开具体怎么碾压。
目前竹材加工成竹层积板中使用的碾压机。一般由机架、电动机、减速器、传动机构、机架上固定的轴承座和轴承座上安装的上下轮辊组成,轮辊外廓呈三角齿形或矩形齿形排列,当竹片纵向伸入进轮辊后被滚齿压入呈纵向不断裂、横向松散状,但是被滚齿分离的竹束仍呈横截面断裂或不断裂的若干块状横向排列,块状截面并非纤维束,而是如碾压机上下齿形辊的齿形状截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碾压成较小截面面积竹纤维束的竹纤维碾压机。
本发明的方案是:轮辊外廓非齿形而是圆柱面状,下轮辊的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上轮辊的轴承座动配合安装在机架上设置的滑动轨道上,轴承座上固定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机架上,传动机构为减速器输出轴上的输出轮与下轮辊定中心距链轮或皮带轮传动,减速器输出轴上的输出轮与上轮辊可调节链轮或皮带轮传动,可调节传动为两链轮或两皮带轮之间增加一个张紧轮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圆柱面状轮辊可以将竹片压制成截面细小的竹纤维束,尤其是先经过齿形轮辊碾压后的竹束片再经圆柱面状轮辊压制,将块状竹束的每个块状物经本机压制产生崩爆,崩爆成单元纤维丝松散更细化柔软的竹纤维束。则压制成形板材时,其内间隙也越小、浸胶渗透性越好。同时由于压力弹性轴承座的作用,竹片越厚、压力也越大,碾压效果好。齿形辊与圆柱面状辊连体成井机,不但结构紧凑,而且使制造成本降低,生产工艺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齿形辊与圆柱面状辊连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构由机架(1)、电动机、减速器、传动机构、轴承座、轴承座上安装的上下轮辊(10)组成。
轮辊外廓非齿形而是圆柱面状,下轮辊(10)的轴承座(5)固定在机架(1)上,上轮辊(6)的轴承座(4)动配合安装在机架(1)滑动轨道(3)上,轴承座上固定有压缩弹簧(2),压缩弹簧(2)另一端固定在机架(1)上,传动机构为减速器输出轴上的输出轮(11)与下轮辊(10)定中心距链轮或皮带轮传动,减速器输出轴上的输出轮(11)与上轮辊(6)可调节链轮或皮带轮传动,可调节传动为两链轮或两皮带轮之间增加一个张紧轮(8)结构。轴承座可以随压力大小升降。
张紧轮(8)结构为摆臂(9)一端动配合安装在机架(1)固定轴上,摆臂(9)另一端固定一个压缩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机架(1)上,同时此端分别安装两个张紧轮(8),两个张紧轮(8)分别压靠在两侧上轮辊(6)与减速器输出轮的传动链条或皮带上,作为压紧轮。
竹片先经过齿形轮辊(7)碾压机碾压成竹片状松散的竹束,而后进入本发明碾压机碾压,也可以竹片直接进入本机碾压,由于本机轴承座上设置有压缩弹簧(2)结构,压力大,竹束被压制成截面更细小的竹纤维束。尤其是松散的竹束厚度越大,撑开两轮辊辊距越大,压缩弹簧(2)越被压迫其反作用力越大,则越厚的竹束或竹片受压越大,竹束或竹片在这种压力作用下形成崩爆作用,从而制成松软、细化的竹纤维束。
第二种实施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明杰;叶绍臻,未经杨明杰;叶绍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4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