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绝缘体上硅结构的细胞分离微芯片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70158.0 申请日: 2008-08-22
公开(公告)号: CN101343656A 公开(公告)日: 2009-01-14
发明(设计)人: 杨军;杨静;许蓉;侯文生;郑小林;阴正勤;胡宁;廖彦剑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04 分类号: C12Q1/04;C12M1/42
代理公司: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康海燕
地址: 400044重***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绝缘体 结构 细胞 分离 芯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细胞筛选分离的微芯片,具体涉及基于绝缘体上硅(SOI)结构 的细胞分离微芯片。

背景技术

生物细胞通过融合可以形成新的细胞,在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基础领域有着重要的意 义。融合后细胞的筛选、分离,是对融合细胞进行进一步的培养的前提,能够对融合后 样品进行有效的筛选分离对于细胞融合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能实现细胞筛选、 分离的方法很多,如荧光分离,直流电场偏转,光钳,显微操作等等。这些方法通常都 需要复杂的结构或者精细的操作,实现起来相当困难,对细胞的伤害也较大,试验效果 欠佳,难以推广。

当两个同源细胞发生融合时,在细胞内部物质发生外流较小的情况下,融合后几个 小时内,细胞体积会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V=4πr3/3,细胞的直径会变为原来的120% 左右,20%的直径差异在光纤检测中可以被明显检出。

同时,生物细胞处于非均匀电场中时,被电场激化形成偶极子,该偶极子在非均匀 电场作用力下发生运动,即介电电泳(dielectrophoresis),利用电介质电泳可以控制细胞 的运动,在细胞通过微通道的过程中,检测通过细胞是否为融合细胞,利用电介质电泳 现象控制细胞的左右偏转运动,完成细胞的筛选、分离工作。

光学检测与介电力偏转均为非接触操作,作用时间短,不会对细胞产生较大的伤害, 从而保证了细胞的活性。

目前国内在细胞分离芯片研究开发较少,现有的细胞分离芯片一方面在检测时很难 做到不添加加任何染料或荧光材料(这些对细胞都会有所伤害,影响细胞的生物活性); 另一方面,微电极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场梯度比较弱,在细胞的精确控制方面显得比较 弱,而且加工材料选择方面抗腐蚀、抗氧化能力也较弱,本发明能较好解决以上问题。

国内外相关专利如下:

200410017098.8,2004年,复旦大学,孔继烈等;

200510076662.8,2005年,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崔大付等;

200510012106.4,2005年,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崔大付等;

200480014316.0,2004年,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栗津邦男等;

200480007421.1,2004年,日本电气株式会社,佐野亨等;

03818586.5,2003年,日本电气株式会社,饭田一浩等;

200410077992.4,2004年,清华大学,罗国安等;

200510023895.1,200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金庆辉等;

20080025888,2008年,Gotzen,Reiner;

20020079219,June27,2002,Zhao Mingqi;

20020055167,May9,2002,Pourahmadi,Farzad;

20060116741,June1,2006,Palanker,Daniel V.;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绝缘体上硅(SOI)结构的细胞分 离微芯片,使其结构简单,提高细胞电融合率,保证细胞筛选、分离的实现与精确控制, 减小对融和后细胞的物理损伤,提高其存活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绝缘体上硅(SOI)结构的细胞分离微芯片,该芯片由相互结合的两层组成, 第I层为通道层,第II层为盖板层;

所述通道层是在SOI硅片上使用MEMS工艺刻蚀凹槽而形成的微结构,这些微结构 分别是微通道、通过微通道依次连接的样品池、鞘流液池、废液池、融合细胞液池、光 纤凹槽和微电极对结构;所述的微通道、样品池、鞘流池、融合细胞池、废液池相互独 立,又共同连接,共同构成流路系统。

所述光纤凹槽与微通道垂直布置并连通,并在光纤凹槽内沿微通道左右对称布置光 纤,检测流经微通道的细胞溶液,通过光纤获取细胞体积信息,从而判别细胞是否为融 合细胞;

所述微电极对分别设置在融合细胞液池的入口处,通过键合点与外围电路相连接, 引入外围电信号,在微电极对上施加交流电信号,使细胞发生偏转,控制细胞的运动, 从而实现细胞的筛选分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1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