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气柜机械柜位转换计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0120.3 | 申请日: | 200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0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郑勇;郑晓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 柜机 械柜位 转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煤气柜机械柜位转换计。
背景技术
煤气柜工程项目中,为了更好地控制煤气柜的运行,需要设计一种机械式柜位计,同时也选用一种雷达或激光柜位计,两种设备互为备用又同时运行,这两种设备的测量误差要求尽量小(工艺通常要求小于1m)。
在煤气柜的工程设计中,仪表专业都要为燃气工艺所选用的机械式柜位计配一种叫信号转换器的设备,以便将机械柜位计所测得的信号转换成标准的4~20mA DC信号送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达到监控煤气柜运行状态的目的。以往煤气柜工程设计中,几乎全部是直接使用煤气柜柜位信号转换器。见附图1:机械柜位计2安装在煤气柜回廊钢结构1上,在保护罩3内安装在支架5上的信号转换器6通过柔性联轴器4与机械柜位计2连接。但多年来的使用经验表明,直接采用信号转换器有如下弊端:
1)首先是价格昂贵,每台在12~15万元人民币左右,且价格在逐年上涨;
2)由于工艺设计的机械式柜位计均为非标设备,对于每种煤气柜的柜容,其联轴器在正常行程及事故行程旋转的圈数均不为整数圈,因此,对应仪表信号转换器4~20mA DC的标准信号输出而言,现场调试时就要反复修改,同时要求机械式柜位计生产厂家必须在现场配合修改其联轴器,才可基本满足工艺设计要求,但精度不高,往往测量误差较大;
3)现场进行反复调试并对工艺联轴设备进行反复修改,人力浪费大,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设计一种煤气柜机械柜位转换计,用来替代以往常规使用的煤气柜机械柜位信号转换器。本发明机械柜位计安装在煤气柜回廊钢结构上,在保护罩内安装在支架上的信号转换器通过柔性联轴器与机械柜位计连接,信号转换器通过防爆专用电缆与安装在防爆箱中的数模转换器连接。
采用这种新型煤气柜机械柜位转换计有以下明显的好处:
1)新型煤气柜机械柜位转换计使用编码器+柔性联轴器+支架+外配数模转换器和防爆箱的这种组合测量方式比直接使用柜位信号转换器有更好的适用性;且价格更加低廉。不需要再考虑联轴器是否旋转整数圈,适用性更好,而且有较大的价格优势,每台节约投资10万元人民币左右。
2)可以提高煤气柜机械式柜位计的测量精度,降低机械式柜位计和雷达或激光柜位计之间的测量误差,能更好地控制煤气柜的运行;
3)设计中无需考虑联轴器在正常行程及事故行程是否旋转整数圈,可以在设计时一次性地解决信号匹配及机械连接问题。明显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工程调试人员在现场调试的时间。
本发明是将机械柜位计的测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4~20mA DC送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达到全程监控煤气柜活塞的运行状态,监控煤气柜是否安全运行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对煤气柜活塞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进而对煤气柜的安全运行进行监控。
本发明可以明显节约投资,节约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煤气柜机械柜位信号转换器;
图2为本发明的煤气柜机械柜位转换计。
图中,件1为煤气柜回廊钢结构;件2为机械柜位计;件3为保护罩;件4为柔性联轴器;件5为支架;件6为信号转换器;件7为防爆箱;件8为数模转换器;件9为防爆专用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2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机械柜位计2安装在煤气柜回廊钢结构1上,在保护罩3内安装在支架5上的编码器6通过柔性联轴器4与机械柜位计2连接,信号转换器6通过防爆专用电缆9与安装在防爆箱7中的数模转换器8连接。
本发明采用编码器+柔性联轴器+支架+外配数模转换器和防爆箱这种组合测量方式对煤气柜机械柜位计信号进行转换,将机械柜位计信号转换成标准的4~20mA DC送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从而更好地监控煤气柜的安全运行。这种新型机械柜位转换计既可以在干式煤气柜中使用,也可以使用于曼式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1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