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噻唑烷二酮金属盐类药物肠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0013.0 | 申请日: | 2008-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7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胡湘南;甘勇军;吴禄春;方大树;胡思星;张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28 | 分类号: | A61K9/28;A61K9/48;A61K31/4439;A61P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噻唑 烷二酮 金属 盐类 药物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噻唑烷二酮金属盐类药物肠溶制剂及其制备方 法,特别是用于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治疗的药物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 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 要疾病之一。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及心血管 疾病。据统计,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2%,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 4000万,并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其中90%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基因决定的,由感染、肥胖等有关环 境因素触发,其临床以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倾向为主要标志的全身慢性 代谢性疾病;其疾病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代谢紊乱,临床以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的症状,即“三多一少”症状,常易引发多种 急、慢性合并症;每一种并发症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在对于2型糖 尿病的治疗主要有胰岛素治疗、双胍类药物治疗、磺酰脲类治疗、餐时高血糖 药物治疗、减少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物治疗、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和以噻唑烷二 酮药物为主的胰岛素增敏剂治疗。胰岛素由于使用的不方便导致很多病人难以 接受,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由于特殊的作用机制和价格昂贵不作为糖尿病的一线 用药,磺酰脲类药物和餐时高血糖治疗药物因为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胰岛 β细胞的衰竭和容易引起低血糖而被许多医生弃用,噻唑烷二酮类的胰岛素增 敏剂现已逐步成为医生和病人的首要选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问世是糖尿病口服治疗药物领域的重大突破。其作用 机制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PPARY),放大胰岛素的降糖作 用,使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肝糖元生成减少,其优点在于减少胰 岛素抵抗,更有效的发挥胰岛素功能;它不仅能降低空腹血糖,而且能降低餐 后血糖,且单用时只降低高血糖而不引起低血糖;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恢复 自身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达到长期血糖稳定控制的目标;同时它也可以与其他 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联合使用,降低顽固性高血糖。除了降糖作用外,噻唑烷 二酮还能降低血压、改善脂类代谢以及预防糖尿病肾脏病变。有全面控制2型 糖尿病代谢紊乱的效能。正是因为这类药物直接从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方面来干 预糖尿病病程,达到降糖与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治疗目的,给众 多糖尿病患者来了希望。
但是,作为第一个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曲格列酮上市后三年,就因为严重 的肝脏毒性被FDA禁用,退出了市场,由此在临床应用中,该类药物的安全 性受到了与疗效同样的重视。在早期采用曲格列酮的临床研究显示,该种药物 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显著降低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和减少大血管病变的进 展,提示该类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巨大潜力。遗憾的是,因为药物不良反应 而停用了曲格列酮。
值得庆幸的是,以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经过大规模严格临床试验验证与多年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显示出其治疗糖尿病 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成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代表,特别是噻唑烷二酮金属 盐类药物。它们优点在于:放大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少胰岛素抵抗;更好的 “复活”自身胰岛素,符合21世纪2型糖尿病领先的治疗思想;长期服用安全 性高,不导致低血糖,正常剂量下,仅有偶发的下肢轻度水肿,且呈一过性; 全面保护心血管,阻断糖尿病并发症进程。病人依从性好,服用方便,不受进 食影响,持续稳定控制血糖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