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脚蹬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70005.6 | 申请日: | 2008-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3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徐跃进;王松;王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J25/00 | 分类号: | B62J25/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方 洪 |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脚蹬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构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脚蹬。
背景技术
摩托车脚蹬对称地分布在车架后部的两侧,以便搭乘者放置脚部。通用的摩托车脚蹬如图3所示,由搁脚踏板1、搁脚管8、搁脚支架2、安装销6和开口销7构成,其中搁脚管8穿设在搁脚踏板1中,通过螺钉9固定,搁脚管8的安装端伸出搁脚踏板1的内端面,并伸入车架上固定的“U”形搁脚支架2中,搁脚踏板1的内端面与“U”形搁脚支架2的开口端贴合,搁脚管8安装端的侧面与“U”形搁脚支架2的内表面贴合,且搁脚管8与搁脚支架2之间通过径向穿设的安装销6连接,安装销6由开口销7限位。用手或脚扳动搁脚踏板1,搁脚踏板1能绕安装销6相对于搁脚支架2旋转,具有收折和打开两种状态。当不需要搁脚踏板1时,搁脚踏板1与车身贴靠,处于收折状态;当扳动搁脚踏板1,使其绕安装销6向下旋转八十多度后与车身基本垂直时,搁脚踏板1处于打开状态。由于搁脚踏板1的内端面与“U”形搁脚支架2的开口端配合对搁脚踏板1的收折状态限位,搁脚管8安装端的侧面与“U”形搁脚支架2的内表面配合对搁脚踏板1的打开状态限位,这样在扳动搁脚踏板1转动的过程中,搁脚踏板1的内端面与“U”形搁脚支架2的相对端面摩擦,“U”形搁脚支架2的内表面与搁脚管8安装端的侧面摩擦,不仅使得搁脚踏板1转动的灵活性较差,扳动搁脚踏板1较费力,而且容易将“U”形搁脚支架2和搁脚管8的漆面刮花,既影响整车的外观美感,长期的摩擦磨损还会造成对搁脚踏板1的极限位置定位不可靠,搁脚踏板1的外端易向下发生倾斜,使得使用效果变差,搭乘者的舒适感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动灵活、并能有效防止摩擦磨损的摩托车脚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脚蹬,包括搁脚踏板和固定在车架上的“U”形搁脚支架,其关键在于还包括定位块、弹簧和钢球,在所述搁脚踏板靠近“U”形搁脚支架的一端固定定位块,该定位块伸入“U”形搁脚支架的开口中,且定位块与“U”形搁脚支架相铰接,定位块连同搁脚踏板能绕铰接点相对于“U”形搁脚支架转动,并且搁脚踏板的内端面与“U”形搁脚支架的开口端之间、以及定位块的两侧面与“U”形搁脚支架相对应的内表面之间均具有间隙;在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沉孔,该沉孔中从内往外安装弹簧和钢球,钢球在弹簧的作用下抵靠在“U”形搁脚支架上,并且“U”形搁脚支架上开设有两个对钢球定位的定位孔,所述搁脚踏板转动到始、终两个极限位置时,所述钢球的小部分球身陷入“U”形搁脚支架上的定位孔中。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U”形搁脚支架上对应于钢球开设两个定位孔,分别对应搁脚踏板的收折和打开状态。当搁脚踏板处于收折状态时,在弹簧的作用下,钢球的小部分球身陷入其中的一个定位孔中,以对收折状态定位;当扳动搁脚踏板向打开状态转动时,弹簧、钢球随同定位块一起转动,钢球离开原先的定位孔在“U”形搁脚支架的内表面滚动,直至搁脚踏板转动到位后,钢球的小部分球身陷入另一个定位孔中,以对打开状态定位。通过弹簧、钢球和两个定位孔的配合,对搁脚踏板的极限位置定位可靠,这样搁脚踏板的外端不会向下发生倾斜,保证了搭乘者的舒适感。在搁脚踏板转动的过程中以及搁脚踏板转动到位后,搁脚踏板的内端面与“U”形搁脚支架的开口端之间、以及定位块的两侧面与“U”形搁脚支架相对应的内表面之间均不接触,这样搁脚踏板转动的灵活性好,扳动搁脚踏板不费劲,并且有效防止了“U”形搁脚支架的漆面因摩擦而被刮花,保障了整车的外观美感。
上述定位孔直径d与钢球直径D之间的关系为1/3D<d<D。定位孔直径d的直径过小,则钢球陷入定位孔中的部分少,对搁脚踏板的定位作用不明显;定位孔直径d的直径过大,钢球陷入定位孔中的部分多,钢球从定位孔中出来较困难,会影响搁脚踏板转动的灵活性。
为了便于装配,上述定位块与“U”形搁脚支架之间通过安装销连接,该安装销由开口销限位。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弹簧、钢球与两个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结构,使搁脚踏板及定位块与“U”形搁脚支架之间总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保证对搁脚踏板定位可靠、保障搭乘者舒适感的同时,提高了搁脚踏板转动的灵活性,减小了扳动搁脚踏板的力度,并有效防止了“U”形搁脚支架的漆面因摩擦而被刮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