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多输出脉动式无级变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69964.6 | 申请日: | 2008-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4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杜力;邹昌平;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H21/12 | 分类号: | F16H21/12;F16H6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 地址: | 400067***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输出 脉动 无级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具体来说涉及的是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的脉冲发生器。
背景技术
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以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最为迅速。德国以GUSA型为代表的脉动式无级变速器已标准化,它是三相并列曲柄摇块式脉动无级变速器,目前有GUSA-I型(三相偏置摇块)和GUSA-II型(三相对心摇块)两种结构型式。美国Zero-Max公司研制开发的Zero-Max型四相并列连杆脉动式无级变速器,即四相曲柄摇杆为脉动式无级变速器主传动机构,为便于微量调节和自锁功能的实现,应用蜗杆调节调速摇杆的位置,以达到无级变速的目的。德国的Philamat脉动式无级变速器,采用曲柄摇杆机构作为主传动机构,将定轴齿轮机构后置,五相结构星式布置,通过改变曲柄长进行调速。由美国MORSE链传动公司推出的Morse型脉动无级变速器,用偏心盘代换Watt型六杆机构中的曲柄,运用三相结构星式布置,传动比为0.008~0.25,输入转速为240r/min,输出转速为1.8~60r/min。
上述脉动无级变速器均是为多相机构的错位排列,利用其输出摇杆的运动交替重叠,从而使输出轴作单向连续的脉动旋转,使自由行程机构运动速度波动减小,输出运动更为均匀。但这些脉动式无级变速器均采用单输出的连杆机构作为脉冲发生器,为保证输出轴获得连续转动并具有高的运动平稳性,即减小输出速度的脉动值,必须采用具有较大急回特性的且相差一定相位的多套机构,一般为3-4套共用一个曲柄且具有相同结构的四杆或六杆平面连杆机构所形成的组合传动机构,将摇杆的某一行程的摆动(一般均用慢行程)作为输出,通过超越离合器过滤和叠加得到具有一定波动的单向的连续转动,这样势必造成系统的结构复杂。其次,有些传动机构(如GUSA型)由于含较多的移动副,因而摩擦损失较大,使得传动效率降低。同时由于移动副本身以及含有移动副的运动链中存在大量对误差敏感的过约束,为保证系统的平面约束特性及运动传递的顺畅性,常需要很高的制造与安装精度。另外,传统的传动机构输入轴在一个运动循环里,从动件正、反行程中仅有一个行程作为工作行程而传递动力,而另一个行程则为空载,于是在机构的主动曲柄上的动力输出不连续,形成频繁的动力突然结合、突然消失,不可避免地产生动力脉动性,引起系统的冲击和振动。所以,这种非连续作用形式的缺点已成为当前脉动式无级变速器动力学性能不佳、运转不稳定的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结构,这种无级变速器与现有产品在相数相同时而传动机构更简单,输出更平稳。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多输出脉动式无级变速器,包括一个输出轴和一个主动轴,主动轴上连接有至少一个被主动轴驱动旋转的连架杆,对应每一个连架杆均有第一超越离合器和第二超越离合器安装在所述的输出轴上,一个第一摇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超越离合器的输入部件上,一个第二摇杆固定连接在第二超越离合器的输入部件上,且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分别位于输出轴与主动轴之间的连线的两侧,第一摇杆上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二摇杆上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一连杆还与第二连杆铰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架杆还铰接在第一连杆上,第一连杆上的与第一摇杆、第二连杆以及连架杆铰接的三个铰接点呈三角形排列。
所述的连架杆可以为两个,呈180°夹角安装在所述输入轴上,对应的四个摇杆通过四个超越离合器驱动所述的输出轴,从而提高整个无级变速器的效率,并降低输出的脉动值。
本发明的这种同轴式多输出脉动式无级变速器,采用一个六杆平面连杆机构可以产生两个输出,形成两相输出,这样一套机构就相当于原来的两套,在输入轴转一周的过程可实现两次运动输出,因此与现有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相比在同样相数时结构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同轴双输出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的原理图。
图2相位差为180°的两套六杆函数发生机构摇杆角速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9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音字发音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磁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