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组合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69921.8 申请日: 2008-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1301304A 公开(公告)日: 2008-11-12
发明(设计)人: 于超;何俊琳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7048 分类号: A61K31/7048;A61P9/10;A61K36/286;A61K36/74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00016重庆市渝中***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缺血性 脑卒中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由脑缺血引起的脑卒中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跃居各种死亡原因之首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对治疗急性脑卒中能达理想效果。中药在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也是我国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目前市场上应用的中药注射液如红花注射液、川芎注射液、脑血康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都是以多成分提取物为原料,成分复杂,制剂质量难以控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的稳定性。用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直接组方的药物还很少见。

红花(Flos Carthami)始载于《开宝本草》,在我国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与用药历史,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是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在现代医学中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中药。红花注射液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确切疗效已为多年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在临床上容易引起过敏、脏器损伤等不良反应。我们通过抗脑缺血的药效学实验,筛选出了红花中防治脑缺血的活性单体成分山奈酚-3-0-芸香糖苷(烟花苷,又称菸花苷,nicotiflorin),分子式C27H30O15,其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安全可靠。为了多靶点治疗与增效作用,还配伍了从中药栀子中提取的栀子苷(分子式C17H24O10)组成复方,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栀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是茜草科植物山栀Gardeniajasm inoides Eilis的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栀子苷具有抗炎、解热、利胆和轻泻作用;现代药理学证明栀子苷具有良好的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达到保护脑血管内皮细胞,拮抗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我们在单体活性研究的基础上,将烟花苷和栀子苷两个单体化合物进行有效组合,优化组方比例。经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验证,疗效强于单体的单独使用效果。

以红花或栀子开发的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药物已有很多申报了发明专利,如申请号为03122071.1、03137512.X、200410058011.1、200410088804.8、200410089521.5、200710019421.9的发明专利申请。这些专利申请所涉及的产品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各不相同。其中多数产品是药材提取物直接制成制剂;个别产品是采用多味中药组成的大处方。这些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的共性是提取物成分复杂,无法证明制剂中到底是何种成分在起作用,同时制剂的质量可控性差,不同批次的药品疗效会有明显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发挥药效,配方独特,技术上将疗效明确的两个单体化合物烟花苷和栀子苷进行合理配比,形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好的组合物。以此制成制剂,主要是注射剂。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药物剂型可以是注射剂或口服制剂,其中口服制剂包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等。本发明所涉及的药物制备成注射剂,可以按照制药学常规方法精制处理提取物并添加辅料制成注射液。本发明所涉及的药物制备成口服制剂,选用的辅料可以是淀粉、糊精、蔗糖、硅胶、硬脂酸盐等常规辅料,采用常规工艺制备即可。

本发明主要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施的。本发明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烟花苷0.2%~3%,栀子苷0.5%~1.2%,氯化钠0.5%~1.5%,三氯叔丁醇0.2%~0.5%,余量为注射用水。也可以为:烟花苷0.2%~2%,栀子苷0.5%~1.2%,亚硫酸钠0.1%~0.2%,依地酸二钠0.02%。

优选的是烟花苷0.3%~2.8%,栀子苷0.8%~1.0%,氯化钠0.7%~1.2%,三氯叔丁醇0.2%~0.4%,余量为注射用水。

更优选的是烟花苷1.3%~2.5%,栀子苷0.6%~0.8%,氯化钠0.8%~1.0%,三氯叔丁醇0.3%,余量为注射用水。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依次加入烟花苷、栀子苷、其它辅料,溶解后加入0.1%重量的活性炭,静置4小时后过滤去活性炭,加入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调节pH值到5.0~7.2,再用注射用水稀释至配方用水的全量,用G6垂熔玻璃漏斗或0.45μm滤膜滤过,灌封于2ml的瓶中,100℃灭菌30分钟即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9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