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接头防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9822.X | 申请日: | 200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余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接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用于转炉的一种旋转接 头防转装置。
背景技术
转炉在冶炼生产过程中,需向炉体提供冷却水、底吹氩气和炉腹空 冷等流体,这些流体由转炉托圈耳轴上的旋转接头导入。当旋转接头接 轴随托圈耳轴旋转时,旋转接头外套因与接轴之间密封圈产生的旋转摩 擦阻力亦会随之旋转,因此旋转接头外套必须设置防转装置。
目前国内转炉旋转接头的防转装置主要为H架型防转装置,见附图 1和附图2,图中M为旋转接头外套,N为旋转接头接轴,Q为转炉耳轴, D为固定档座,P为转炉轴承座支座,C为H型防转架,O为旋转接头接 轴旋转中心。旋转接头接轴N与转炉耳轴Q用螺栓连接,固定档座D与 转炉轴承座支座P固接,H型防转架C一端与转接头外套M用螺栓连接, H型防转架C另一端卡在固定档座D二侧,旋转接头外套M与旋转接头 接轴N之间装有轴承和密封圈。H架型防转装置工作原理为:当旋转接 头接轴N随托圈耳轴Q旋转时,旋转接头外套M因与旋转接头接轴N之 间密封圈产生的旋转摩擦阻力亦会随之旋转,该旋转摩擦阻力通过H型 防转架C传递给固定档座D,固定档座D因与转炉轴承座支座P固接, 即产生旋转摩擦反作用力,该旋转摩擦反作用力与旋转摩擦阻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从而使旋转接头外套M固定不动。其存在的不足是:因 实际旋转摩擦阻力较大,H型防转架C刚性较差、易变形,从而导致防 转失效。另外旋转摩擦阻力无缓冲直接传递到固定档座D上,固定档座 D受到冲击负荷,使固定档座D与转炉轴承座支座P之间固接疲劳强度 削弱,同时也使转炉轴承座支座P承受附加作用力,安全性能差,使用 寿命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接头防转装置。该装置由主要由转 接头外套M和旋转接头接轴N组成,固定板与转接头外套M固接,连杆 的一端与固定板用销轴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曲柄用销轴铰接,曲柄的 一端与连杆用销轴铰接,曲柄的另一端与扭力杆固接,扭力杆的二端分 别套入支座孔内,支座与支架用螺栓连接,支架用螺栓固定在转炉轴承 座支座上。防转装置工作原理为:当旋转接头接轴N随托圈耳轴Q旋转 时,旋转接头外套M因与旋转接头接轴N之间密封圈产生的旋转摩擦阻 力亦会随之旋转,该旋转摩擦阻力通过连杆、曲柄传递给扭力杆,利用 扭力杆扭转产生的弹性扭角力偶来平衡旋转摩擦阻力矩,从而使旋转接 头外套M固定不动。
本发明的效果:将H架型防转装置改为扭力杆防转装置,无论旋转 接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均可利用扭力杆扭转产生的弹性扭角力偶来 平衡旋转摩擦阻力矩,从而使旋转接头外套M固定不动。扭力杆防转装 置刚性好不易变形,扭力杆可视为扭簧,这样能缓冲旋转摩擦阻力冲击 负荷,大大减小扭力杆支架及转炉轴承座支座P承受的附加作用力。
本设备结构紧凑,重量轻,工作可靠、高效,运行成本低,安全性 能好,使用寿命长,是实现转炉旋转接头防转理想的结构形式。本发明 不仅可以应用在转炉中,还可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各种类似机械设备中。
附图说明
图1是H架型防转装置示意主视图。
图2是H架型防转装置示意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旋转接头防转装置示意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旋转接头防转装置示意侧视图。
图中,件1为固定板,件2为销轴,件3为连杆,件4为曲柄,件5 为扭力杆,件6为支座,件7为支架,M为旋转接头外套,N为旋转接头 接轴,Q为转炉耳轴,P为转炉轴承座支座,O为旋转接头接轴旋转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3-4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固定板1与转接头外套M固接或焊接,连杆3的一端与固定板1用 销轴2铰接,连杆3的另一端与曲柄4用销轴2铰接,曲柄4的一端与 连杆3用销轴2铰接,曲柄4的另一端与扭力杆5固接或焊接,扭力杆 5的二端分别套入支座6孔内,支座6与支架7用螺栓连接,支架7用 螺栓固定在转炉轴承座支座P上。连杆3的一端与固定板1用销轴2铰 接时,销轴2的轴向方向与旋转接头接轴N转轴平行,连杆3的另一端 与曲柄4用销轴2铰接时,销轴2的轴向方向与旋转接头接轴N转轴垂 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8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贫化炼铜炼镍炉渣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铁水脱硫用搅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