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差式多功能真空浸油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9818.3 | 申请日: | 200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廖瑞金;杨丽君;王有元;周湶;李剑;陈伟根;杜林;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44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差式 多功能 真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浸油的试验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压差式多功能真空浸油设备。
背景技术
油浸式绝缘被用于变压器、OF电缆、电容器等设备中。其绝缘构成是以绝缘纸、塑料薄膜和层压板等多层绝缘卷绕并在真空状态下浸渍低粘度的绝缘油而构成。绝缘油在真空浸渍过程中填充了绝缘纸中的气隙,并与绝缘纸一起构成油纸复合绝缘材料,可以耐受很高的电场强度,具有较为稳定的绝缘性能。因此,真空浸油过程是油浸式电力设备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由于真空浸油后的绝缘材料在绝缘性能上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各类电气或理化性能与浸渍前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绝缘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之前,需按照同类设备的生产流程,得到真空浸油后的复合绝缘试品,才能进行相关特性的研究。
现有技术中,国内外的真空浸油设备均不能同时实现真空干燥和浸油过程,且浸渍后的油基本无法循环重复使用,现有技术的设备还存在操作复杂、效率低等缺点。
因此,需要一种浸油设备,能够实现绝缘材料真空干燥和浸油过程,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设备制造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差式多功能真空浸油设备,能够实现绝缘材料真空干燥和浸油过程,并利用气压差和重力作用实现了油的便利循环利用,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设备制造成本低,本发明还可在真空状态下通入其它气体,在预设温度下长期稳定运行,作为绝缘试品在某种气体作用下的加速热老化试验设备。
本发明的压差式多功能真空浸油设备,包括真空罐、油箱和真空泵,所述真空罐设置在油箱上部,真空罐与油箱之间设置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管路上设置进放油阀;所述真空泵通过进排气管与真空罐连通,所述进排气管管路上设置真空罐出气单向阀;所述真空罐内设置真空罐加热装置;真空罐在使用时密封。
进一步,还包括PLC自动控制系统,所述PLC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显示屏和控制键盘,所述真空罐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联,PLC自动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真空泵的控制开关相连;
进一步,所述真空罐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所述PLC自动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真空罐电加热管的控制开关相连;
进一步,所述进排气管管路上设置过滤装置;
进一步,还包括特种气罐,所述进排气管管路上位于单向阀阀前设置旁路,旁路上设置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三个接口分别连接真空罐、大气和特种气罐;
进一步,还包括压缩机和冷井,所述冷井设置于进排气管管路上位于单向阀阀后处,所述压缩机出口与冷井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通管管路上位于进放油阀上部设置放油旁路,放油旁路上设置真空罐放油阀;
进一步,所述油箱上部设置装油口,底部设置放油口,放油口上设置油箱放油阀;油箱上设置液位计;油箱内部设置油箱电加热管,所述PLC自动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油箱电加热管的控制开关相连;
进一步,所述真空罐、油箱、真空泵、特种气罐、压缩机和PLC自动控制系统均设置在箱体内,所述PLC自动控制系统的显示屏和控制键盘设置在箱体表面;
进一步,所述真空罐为圆柱形敞口罐,真空罐敞口端部设置密封压盖,所述密封压盖设置有透明部分,密封压盖和真空罐敞口端部紧压密封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压差式多功能真空浸油设备,采用真空罐、油箱和真空泵组合结构,能够实现绝缘材料真空干燥和浸油过程,并利用气压差和重力作用实现了油的便利循环利用,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设备制造成本低,本发明还可在真空状态下通入其它气体,在预设温度下长期稳定运行,作为绝缘试品在某种气体作用下的加速热老化试验设备;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预设程序下的真空干燥和浸油过程,同时实现对工作状态的自动控制;设置压缩机和冷井,用于冷却干燥箱内带油雾的空气,使热油雾以液体状态留在冷井中,避免高温和油雾对真空泵的损害,从而起到保护真空泵的作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真空罐采用密封压盖和密封圈结构进行密封,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置式沉淀法造纸白水回收工艺
- 下一篇:一种眼震位移矢量的统计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