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显示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7840.4 | 申请日: | 200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3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卢彦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9G3/36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启明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显示装置 背光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显示装置的背光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根据需求随时控制电子显示装置背光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装置都开始借助电子显示装置完成显示功能,例如使用LCD显示器的手机、数码相机以及液晶电视等等,上述这些设备的电子显示装置大都需要配置相应的背光模组来完成显示。另一方面,出于能源节约和延长显示装置使用寿命的考虑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的要求,许多带有背光模组的电子装置都具有自动关闭背光的功能,这样,在电子设备不工作时,系统能够在预定的时间之后自动关闭背光(或者先降低背光亮度,然后再关闭背光)。典型的,例如现在使用非常广泛的手机,作为一种非常普及的移动通讯设备,用户都希望手机充电之后的续航时间尽量延长,因此大多数的手机都有自动关闭背光的功能,用户只要在系统中设定了自动关闭背光的等待时间(例如三分钟),那么用户如果在这个设定的等待时间内没有对手机进行操作(例如处于完全待机的状态)或者用户不需要借助背光可以实现手机的某些功能(例如正在使用手机听音乐或者收音机),那么手机就会自动关闭背光,以减少手机电池的能量消耗,延长手机的续航时间,同时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也能得到延长。
然而,考虑到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用户可能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例如发送短消息的过程中,用户可能在两次输入文字的动作之间思考20秒),因此手机系统中可设定的自动关闭背光的等待时间不能太短,否则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不便,例如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手机系统允许用户将自动关闭背光的等待时间设置成一秒钟甚至更短,而用户一旦将手机系统中自动关闭背光的等待时间真正设定为一秒钟,那么用户每1秒钟不操作都可能导致手机背光关闭,这将给用户造成极大的不便。因此,现有的手机一般都将自动关闭背光的最少等待时间设定在五秒钟以上,以免出现上述的问题。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例如用户仅仅是拿出手机看时间的时候,用户实质上看手机屏幕的时间不到一秒钟,而手机还是要至少等待4秒甚至更长时间才会自动关闭背光,这样,能源的利用率就非常的低。
一方面要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另一方面要方便用户使用,这种矛盾是现有的手机没有解决的,当然,其他类似的电子装置也存在上述的问题和矛盾,因此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电子显示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实属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显示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随时关闭电子显示装置背光这一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显示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监控用户是否触发了背光控制信号;
步骤b,检测背光是否开启;
步骤c,根据用户触发的背光控制信号进行相应的背光控制。
所述电子装置为手机。
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是“关闭背光”的信号。
所述背光控制信号是“降低背光”的信号。
所述背光控制信号通过专门的按键来触发。
所述背光控制信号通过用户自定义的按键触发。
所述背光控制信号通过语音控制的方式触发。
所述检测背光是否开启是通过查看调用平台的接口实现,若背光亮,则result=0,否则result=-1。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显示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即时对电子显示装置的背光进行控制,尤其是能够即时关闭背光,有效地节约能源,延长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子显示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中所示,以手机为例,本发明电子显示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0:启动手机背光控制。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是可以手动选择采用背光控制或者不采用背光控制。如果用户设定了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背光控制方法,则进入到步骤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未经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7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浇注隔热型材
- 下一篇:转pta基因提高百合抗蚜虫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