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67745.4 | 申请日: | 2008-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勇;丁巧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V29/02;H01L23/46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光源作为一种新兴的第三代光源,虽然现在还不能大规模取代传统的白炽灯,但是其具有工作寿命长、节能、环保等优点,而普遍被市场所看好。而且,目前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模块能产生大功率、高亮度的光源,完全可以取代现有白炽灯实现室内外照明,也将广泛地、革命性地取代传统的白炽灯等现有的光源,进而成为符合节能环保主题的主要光源。
然而,功率、亮度越大的发光二极管或其模组产生的热量越大,在体积有限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内累积难于及时散发出去。故,发光二极管在照明上的应用尚存在较大散热技术瓶颈,这也是目前大功率、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灯具市场化最难突破的关键之处。目前业界通用的散热方案是在该灯具内设置一散热器,通过该散热器表面与自然对流空气接触的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因此,一般要提高发光二极管灯具内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以满足高功率、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灯散热需求而使其能正常工作,只有通过增加散热面积的方式来实现。然而,增大这种单纯由铝挤、铸模等方式形成的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同时,也会增加散热器的体积和重量,进而使整体灯具体积变大、变重而不易于被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主动散热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包括一散热器及贴设在散热器顶部的若干发光二极管模组,所述散热器包括一基板和间隔排列于基板底面的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间形成有气流通道,还包括安装于基板上并正对散热片间气流通道的一鼓风机,一壳体与基板相配合将散热片及鼓风机罩于其内,所述基板一端于靠近散热片气流通道的位置处开设一进风口,所述基板的另一端与壳体之间形成一出风口。
上述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鼓风机使外界气流从基板一端的进风口进入,并在壳体的引导下经过散热片间的气流通道后从基座另一端出风口处流出,从而在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内形成通畅的冷却气流循环系统,进而能及时地将由发光二极管模组的热量散发到外界中去。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中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中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倒置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包括一散热器10、安装在散热器10一侧的一鼓风机20、贴设在散热器10顶部的若干发光二极管模组30、位于散热器10上面并将散热器10及鼓风机20罩于其内的一壳体40和位于散热器10下面并将发光二极管模组30罩于其内的一灯盖50。
上述散热器10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如铜、铝等制成,其包括一矩形基板12和垂直排列于基板12底面的若干散热片14。所述散热片14相互等距间隔且与基板12的相对两长边缘平行,每相邻两散热片14之间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该基板12在散热片14的短边缘一侧并正对散热片14间的气流通道处开设有一长方形进气口120,该进气口120的长边缘与散热片14及基板12的长边缘垂直且紧靠基板12的一短边缘。
上述鼓风机20安装于基板12底面上,其位于散热片14一侧并正对散热片14间的气流通道。该鼓风机20包括分别固定于基板12上并分位于进气口120相对两短边缘外侧的二安装架22和位于安装架22之间并正处于基板12进气口120正上方且呈圆柱状的叶轮组24。
上述发光二极管模组30相互并排地贴设在散热器10基板12顶面并平行于散热片14,每一发光二极管模组30包括一长条形电路板32和沿电路板32长度方向呈两排排列的若干发光二极管元件34。
上述壳体40为朝向散热器10开口的一长方形盒体,其包括围绕散热片14及鼓风机20的四侧壁44和连接四侧壁44底端缘的一顶壁42。该壳体40大小正好与散热器10基板12的相对两侧长边缘配合以在基板12与壳体40间形成容置散热片14及鼓风机20的空间,且该壳体40靠近基板12进风口120的一端侧壁44与基板12底面靠近其短边缘处接合,而壳体40的另一端侧壁44则从基板12远离进风口120的一端伸出基板12并在该侧壁44顶端与基板12之间形成一出风口100(如图1所示)。此外,壳体40在对应进风口120及出风口100的角落上形成用于导引气流的圆弧形倒角(未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77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态镜头及包括该液态镜头的镜头模组
 - 下一篇:一种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