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7420.6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7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史瑞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中,图像的显示和通过改变加载到每个像素的电压,以改变与该像素区域对应的液晶分子两侧的电场来控制其扭转角度,进而控制光的通过量来实现的。而液晶分子却具有这样一种特性:若加载到液晶层两侧的电场方向长时间保持不变,则液晶分子的物理特性会遭到破坏,即无法再根据电场的变化来做相应的转动。因此,每隔一定时间就必须改变加载到液晶层两侧的电场的方向,使液晶分子交替在相反的方向上偏转,以防止其物理特性遭到破坏。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的反转驱动方法包括帧反转驱动(Frame Inversion)、行反转驱动(Line/Row Inversion)、列反转驱动(Column Inversion)及点反转驱动(Dot Inversion)。其中,行反转驱动又包括单线行反转驱动和双线行反转驱动。
请参阅图1,其是一种现有技术单线行反转驱动方法的示意图。具体而言,该单线行反转驱动方法中,每一帧画面的任意一行的所有像素所加载的电压极性一致,且每一帧画面的每一行像素所加载的电压极性与其相邻行像素所加载的电压极性相反;各像素所加载的电压极性逐帧反转。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液晶显示装置采用单线行反转驱动方法的单线行反转闪烁图案(1-Line Row Flicker Pattern)的示意图。图3是显示图2所示的单线行反转闪烁图案的原理图。在图2中,空白方格表示对应的像素显示亮态,且亮度值都相等,阴影方格表示对应的像素显示暗态。在图3中,圆圈标示的像素对应图2中的空白方格,即其都显示亮态,且亮度值都相等;无圆圈标示的像素对应图2中的阴影方格,即其都显示暗态。当液晶显示装置采用单线行反转驱动方法显示图2所示的单线行反转闪烁图案时,所有显示亮态的像素所加载电压的极性在第n帧全部为正极性,在第n+1帧全部为负极性,在第n+2帧又全部为正极性,其它各帧的情形可依次类推。由此,加载到液晶层两侧的电压极性在每一帧都反转一次,使得液晶分子保持较好的物理特性。
通常,加载到液晶分子一侧的公共电压是一连续的方波脉冲信号,且各帧的公共电压的脉冲周期都相同。加载到液晶分子另一侧的像素电压与该公共公电压相对应。当该公共电压小于与其相对应的像素电压时,则相应的像素所加载的电压为正极性,否则,当该公共电压大于与其相对应的像素电压时,则相应的像素所加载的电压为负极性。然而,实际应用中,加载到液晶分子一侧的公共电压通常会出现偏移,即其波形不对称,由此导致采用该单线行反转驱动方法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静态画面时,在图3中显示亮态的像素所加载的正极性电压值与其所加载的负极性电压值并不完全相等,进而第n+1帧画面的亮度与第n帧画面的亮度有差别,第n+2帧画面的亮度与第n+1帧画面的亮度有差别,......即每相邻两帧画面的亮度都不一致,这种亮度差别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个显示过程中一直存在。由于人眼可以分辨出这种亮度差别,因此将看到画面的闪烁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业界提出了双线行反转驱动方法。请参阅图4,其是双线行反转驱动方法的示意图。具体而言,该双线行反转驱动方法中,每一帧画面的第2n-1行(n为自然数)与第2n行中的所有像素所加载的电压极性一致,第2n+1行与第2n+2行中的所有像素所加载的电压极性一致,且第2n-1、2n行像素所加载的电压极性与第2n+1、2n+2行像素所加载的电压极性相反;各像素所加载电压极性逐帧反转。
请参阅图5,其是液晶显示装置采用双线行反转驱动方法显示图2所示的单线行反转闪烁图案的原理图。在图5中,圆圈标示的像素显示亮态,无圆圈标示的像素显示暗态。当液晶显示装置采用双线行反转驱动方法显示单线行反转闪烁图案时,在任意一帧,该显示亮态的多个像素中有一半所加载电压为正极性,另一半为负极性,该正极性像素的亮度与该负极性像素的亮度在空间上互相补偿,使每一帧画面亮度一致。因此,人眼便感觉不到帧与帧之间画面亮度的变化,从而有效解决显示单线行反转闪烁图案时图2所示单线行反转驱动方法产生的画面闪烁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74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气扇面罩及接头的包装结构
- 下一篇:用于控制三相交流转辙机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