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装置组合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67262.4 | 申请日: | 2008-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3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查新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12 | 分类号: | H05K7/12;H05K7/20;H01L23/34;H01L23/40;G06F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装置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组合,尤指一种利用固定扣件将散热器固定至 发热电子元件上的散热装置组合。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微处理芯片等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愈 来愈多,为了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以保障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业界采用在 电子元件上贴设散热器以对发热电子元件进行散热,且通常用固定扣件比如 弹簧螺丝将散热器固定于电子元件所在的电路板上,现有的方法是在散热器 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孔径大于螺纹的直径而小于弹簧的外径,因此螺 纹可以通过该通孔,并与电路板上相应的螺纹孔相连接。为了便于运输,往 往在弹簧螺丝与散热器组装在一起后,在螺丝上套设扣环以防止弹簧螺丝脱 落。然而,在将散热器安装到电路板上后,该扣环再没有任何功用,而且装 设扣环也很费时,这种做法增加了材料成本和组装成本,而且可能因为装配 不当造成扣环的扣合不紧密,尤其当扣环是金属材质时,其脱落后会造成电 路板短路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预组装简便且成本低廉的固定装置组合。
一种固定装置组合,包括一基板及至少一弹簧扣件,每一弹簧扣件包括 一本体及套设于该本体上的一弹簧,该本体一端形成一抵压部,该本体与该 抵压部相对的另一端形成一扣合部,该本体还具有位于抵压部与扣合部之间 的一细杆部,该基板设有至少一贯通该基板的安装槽,该安装槽的外侧形成 一开口,该安装槽的宽度小于该扣合部的外径而不小于该细杆部的外径,该 细杆部从该开口处卡入至安装槽内,该扣合部位于安装槽下方且与安装槽的 下侧相抵靠,该基板靠近该安装槽处形成与该弹簧扣件相抵靠从而防止弹簧 扣件从该安装槽的开口脱落的至少一挡止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固定装置组合装配时,可通过将弹簧扣件的细杆部 从安装槽的开口卡入安装槽内,使弹簧扣件抵靠于挡止部内,限制其水平方 向的运动,同时,抵靠于安装槽上侧的弹簧和下侧的扣合部限定了其轴向上 的运动,从而将弹簧扣件装于散热器上而不会脱落,组装简便牢固,同时省 去了扣环,减少了扣环的材料成本和组装成本,消除了扣环脱落引起电路板 短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固定装置组合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弹簧扣件和扣耳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沿II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装置组合第二实施例中弹簧扣件和基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固定装置组合第三实施例中弹簧扣件和扣耳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的组合示意图。
图8为图7沿VIII-V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该固定装置组合包括一散热器10和若干弹簧扣件20。
散热器10包括一基板12、一传热柱体14及一散热体16。基板12呈方 形,其中央形成一通孔124,从基板12的四个角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扣耳122。 基板12由钣金件一体冲压而成,如此制程简单,生产效率高。传热柱体14 呈圆柱状,其底部向外凸出形成一凸环141,该凸环141的外径大于通孔124 的孔径。在本实施例中,该传热柱体14为一实心柱体,如铜柱。散热体16 包括位于中间的一中空圆环柱体161及围绕该柱体161设置的若干散热鳍片 162。散热鳍片162自柱体161外围辐射状向外延伸。
扣耳122呈条状,向外延伸形成一末端,每一扣耳122的末端设有一贯 通扣耳122的安装槽1220,安装槽1220呈∪形,包括一弧形部和位于弧形 部外侧的一开口,该开口指向外界并与外界相通。每一扣耳122的末端于安 装槽1220的开口末端的两侧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一挡止部1222,两挡止 部1222间的间距与安装槽1220的开口的宽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72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