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混凝土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66858.2 | 申请日: | 2008-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5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B28B23/18;B28B1/29;B28B11/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 |
| 地址: | 518049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们对住宅的需求 日趋迫切,建筑物的高层化、大型化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而传统的建筑,都 是通过现场施工(例如现场浇筑混凝土框架、楼面等)完成的,不仅存在因施 工人员技术水平而导致的建筑质量风险,而且存在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建筑工业化生产技术,是指把建筑各分部构件(例如柱、梁、楼面等)在 工厂集中生产加工,进行现场调运组装施工。采用建筑工业化作业,不仅提高 了建筑的效率,而且可最大程度改善结构精度,解决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 病,提高建筑性能,降低使用能耗和建造能耗,保护环境。
高层、超建筑住宅多以框架结构体系为主,按部位(柱子、梁、楼板、阳 台等)选用预制混凝土复合工法为一个发展趋势。而预制混凝土部件在使用过 程中,容易出现预制混凝土部件与现场浇筑部件之间的结合不紧密,容易造成 结合部脱落、滑动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预制混凝土部件与现场浇筑部件 的结合部容易脱落。滑动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预制混凝土梁,包 括由钢筋及包裹所述钢筋的混凝土组成的梁主体,所述梁主体的顶面具有叠合 结构层,所述叠合结构层的表面具有深度为2-10mm的梳痕、压痕和/或冲痕, 所述梁主体的顶面沿着梁主体长度方向设有浇筑槽,所述叠合结构层位于所述 浇筑槽的底部,所述梁主体的顶面浇筑槽的两侧设有用于支撑楼板的架肩。
在本发明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中,所述梁主体为横向的柱形,所述梁主体 的顶面沿着梁主体长度方向设有浇筑槽,所述叠合结构层位于所述浇筑槽的底 部。
在本发明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中,所述梳痕、压痕和/或冲痕占整个叠合 结构层表面面积的30%-80%。
在本发明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中,所述梳痕、压痕和/或冲痕为凹槽和/ 或凹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用钢筋及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梁的梁主体,并将所述梁主体的表面 抹平,所述梁主体的顶面沿着梁主体长度方向设有浇筑槽,所述浇筑槽的两侧 为架肩;
(b)在所述梁主体的表面初凝后在所述梁主体的上表面加工出具有深度 为2-10mm的梳痕、压痕和/或冲痕的叠合结构层,加工的所述叠合结构层位于 所述浇筑槽的底部;
(c)等待或使所述混凝土完全凝固,完成预制混凝土梁的制备。
在本发明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梁主体为横向的柱形, 所述梁主体为横向的柱形,所述步骤(a)中浇注的梁主体的顶面沿着梁主体 长度方向设有浇筑槽,所述步骤(b)中加工的所述叠合结构层位于所述浇筑 槽的底部。
在本发明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b)中加工出的 梳痕、压痕和/或冲痕占整个叠合结构层表面面积的30%-80%。
在本发明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梳痕、压痕和/或冲痕 为凹槽和/或凹点。
在本发明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梁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b)中以梳子或 扫帚梳扫,或使用钢筋或木棒拖动加工出凹槽,用高压水枪喷射的方式加工出 凹点。
本发明的预制混凝土梁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与主体部分一体的叠合结构 层,实现了预制混凝土梁与现场浇筑部件之间的紧密结合,可有效避免结合部 的脱落、滑动等。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预制混凝土梁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预制混凝土梁的制备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68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余料组合木地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高强度经编加筋土工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