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移门的悬臂式滑动支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66809.9 | 申请日: | 2008-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0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 发明(设计)人: | 余家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红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D13/00 | 分类号: | E05D1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成义生 |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移 悬臂 滑动 支撑 结构 | ||
1、一种平移门的悬臂式滑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
一个与门体(40)等长且相连的滑轨(10);
一个支架(20),它与所述滑轨(10)连接并固定在地面;及
至少两个轮组(30),它们可转动装设于所述支架(20)上,
所述滑轨(10)由装有轮组(30)的支架(20)支撑,滑轨在运行时其上、下内表面在所述的轮组上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移门的悬臂式滑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0)为内部中空的管状体,其顶部与门体(40)固接,其底部沿滑轨长度方向开有一条从滑轨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通孔(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移门的悬臂式滑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包括轮组连接部(21)和支架支撑部(22),其中,轮组连接部(21)与所述的至少两个轮组(30)可转动连接,支架支撑部(22)固接于该轮组连接部的下部,且支架支撑部的下端埋设于地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移门的悬臂式滑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连接部(21)包括主连接板(211)、轮组支撑板(212)及支撑板连接杆(213),所述轮组支撑板(212)在其中部通过支撑板连接杆(213)连接在主连接板(211)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移门的悬臂式滑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连接部(21)包括一个主连接板(211)、多个轮组支撑板(212)及多个支撑板连接杆(213),所述多个轮组支撑板(212)中的每两个轮组支撑板在其中部各通过一个支撑板连接杆(213)对称且平行地连接在主连接板(211)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移门的悬臂式滑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板(211)为条形板状体,其左、右两端部上下对称地设有用于穿置支撑板连接杆(213)用的第一连接孔(2111),其中部设有开口朝下的连接槽(2112);轮组支撑板(212)为条形板状体,其两端和中部分别设有轮轴孔(2121)和连接杆孔(2122);支撑板连接杆(213)的两端下侧为平面,且其两端近端部设有竖向连接孔(2131)。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移门的悬臂式滑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支撑部(22)包括连接板(221)、夹持板(222)、支撑连接柱(223)及防脱倒钩(224),其中,连接板(221)呈水平设置,其底部固接有伸向下方的防脱倒钩(224),防脱倒钩为杆状体,其下端部设有向上的弯钩(2241);支撑连接柱(223)的下端与连接板(221)固接,其上端部设有大于其杆体直径的卡接用凸起(2231),支撑连接柱通过所述凸起(2231)与支架(20)相连接;夹持板(222)对称固定于主连接板(211)中部两侧,其与主连接板相连的一侧设有与主连接板上的连接槽(2112)相对应的环状凸起(2221)。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平移门的悬臂式滑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轮组(30)包括上下对称的上摩擦轮组(31)、下摩擦轮组(32)及轮轴(33),上摩擦轮组(31)和下摩擦轮组(32)各由多个轮子(311、321)构成,每两个轮子(311、321)可转动地装在水平设置的轮轴(33)的两端,轮轴(33)则水平穿置于轮组连接部的轮组支撑板(212)上,上摩擦轮组(31)的多个轮子(311)及下摩擦轮组(32)的多个轮子(321)分别与滑轨(10)的上、下内壁滚动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移门的悬臂式滑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连接板(211)的两端各通过上、下对称的多个支撑板连接杆(213)连接有多个轮组支撑板(212),位于上部的多个轮组支撑板上装有上摩擦轮组(31),位于下部的多个轮组支撑板上装有下摩擦轮组(32)。
10、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平移门的悬臂式滑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两个相连的轮组支撑板(212)外侧的支撑板连接杆(213)的两端各可转动地装有一个侧轮(34),该侧轮(34)呈竖向设置,其且分别与滑轨(10)的侧壁滚动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红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红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680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1,6-双(2,4-二氨基苯氧基)萘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血压量测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