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封闭式燃烧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66460.9 | 申请日: | 2008-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言 |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曲家彬 |
| 地址: | 51811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式 燃烧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闭式燃烧器,特别是一种燃料可在燃烧器内运动的同时进行燃烧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使用的燃烧器和各种燃烧锅炉,全部采用燃料静止燃烧,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燃料与氧气接触面积小,燃烧不充分,效率低,排放不达标,污染严重,近几年,也出现燃料可在燃烧器内运动的同时进行燃烧的燃烧炉,但现有技术存在燃料灰渣清除困难,安全性差和结构复杂的技术不足。
发明目的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燃料灰渣清除困难,安全性差和结构复杂的技术不足。本发明设计一种封闭式燃烧器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闭式燃烧器,包括:燃烧器炉体、燃料入口、通风口和除灰口,燃烧器炉体为轴线水平设置的两端封闭的圆形炉体,燃烧器炉体底部圆弧为降温除渣水套,燃烧器炉体顶部圆弧上设置有与燃烧器炉体内腔连通的热交换连接颈,燃料入口为一组水平设置的入料管,入料管倾斜设置在燃烧器炉体前部的侧壁上,通风口为一组水平设置的通风管,通风管倾斜设置在燃烧器炉体后部的侧壁上,燃烧器炉体的前部端面上,设置有与燃烧器炉体内腔连通的安全防爆管,除灰口和液体燃料入口,在燃烧器炉体的后部,设置有后除灰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燃料燃烧充分,效率高,节省燃料,添加燃料和灰渣清除方便,大大改善排放污染,可适用于使用细粉状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1为本发明剖面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A向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B-B向示意图。
附图中,1燃烧器炉体,2降温除渣水套,3热交换连接颈,4入料管,5通风管,6安全防爆管,7除灰口,8液体燃料入口,9阻力风管,10入水管,11排汽管,12耐火砖,13后除灰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封闭式燃烧器,包括:燃烧器炉体1、设置在燃烧器炉体1内的12耐火砖、由入料管4构成的燃料入口、通风管5构成的通风口和除灰口7组成,燃烧器炉体1为轴线水平设置的两端封闭的圆形炉体,燃烧器炉体1底部圆弧为降温除渣水套2,燃烧器炉体1顶部圆弧上设置有与燃烧器炉体1内腔连通的热交换连接颈3。
燃料入口为一组水平设置的入料管4,入料管4倾斜设置在燃烧器炉体1前部的侧壁上。
通风口为一组水平设置的通风管5,通风管5倾斜设置在燃烧器炉体1后部的侧壁上。
燃烧器炉体1的前部端面上,设置有与燃烧器炉体1内腔连通的安全防爆管6,除灰口7和液体燃料入口8。在燃烧器炉体1的后部,设置有后除灰口13。
本发明点火后,燃烧器炉体1内达到燃料燃烧温度,倾斜设置在燃烧器炉体1后部的侧壁上的通风管5向燃烧器炉体1内送风,由于通风管5倾斜设置,通风管5使燃烧器炉体1内产生方向由燃烧器炉体1前部向后部的绕燃烧器炉体1内腔壁的旋转气流,细粉状固体燃料在上述旋转气流和交换连接颈3处引风的作用下,从入料管4中被吸入燃烧器炉体1内并随旋转气流旋转的同时进行燃烧,旋转气流由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经热交换连接颈3进入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
燃烧器炉体1底部圆弧设置的降温除渣水套2的目的是,防止燃料燃烧后产生高温灰渣烧结在燃烧器炉体1内壁上,带来灰渣清除困难,使高温灰渣落在除渣水套2上,经除灰口7或除灰口13后清除。
安全防爆管6的设置目的是,防止燃烧器炉体1内过高时的泄压作用,燃烧器炉体1内压力超标时,安全防爆管6打开泄压。
本发明在使用液体燃料时,经液体燃料入口8将液体燃料加入到燃烧器炉体1内。
本发明为增加燃料在燃烧器炉体1内的滞留时间,使其燃烧更加充分,热交换连接颈3上设置有一组向下倾斜的阻力风管9。通过阻力风管9向燃烧器炉体1内方向送风阻力,减缓旋转气流向热交换连接颈3的流动速度。同时也可减少燃料及其灰渣经热交换连接颈3进入热交换器。
本发明为实现入料管4,通风管5和阻力风管9的控制,入料管4,通风管5和阻力风管9在燃烧器炉体1的外端,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使用时,根据燃烧器的运行情况对其进行流量控制。
本发明为保证降温除渣水套2安全,在降温除渣水套2上设置有入水管10和排汽管11。入水管10对降温除渣水套2进行补水,排汽管11将降温除渣水套2内产生的蒸汽排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言,未经陈建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64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色油墨附着于物件表面的温度计
- 下一篇:一种燃煤锅炉系统混合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