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数字平台的生成方法和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66205.4 | 申请日: | 2008-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6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朱定局;樊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宏 |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数字 平台 生成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城市数字平台的生成方法,利用计算机群组实现以下步骤:
A、并行地定义数字城市的数据库系统中的每个数据库;
B、并行地获取城市元素的初始数据并将该初始数据分类存储;
C、并行地读取初始数据,从中提取用于表征城市元素空间特征的特征参数、并对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分类;
D、并行地将所述特征参数合成为空间数据;
E、并行地将所述空间数据和附加信息进行关联并将关联结果分别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
F、并行地对关联结果进行仿真,输出仿真结果;
G、并行地对读取仿真结果,以及接收需求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信息包括初始数据中用于表征城市元素属性的属性数据、以及由所述需求信息生成的应用参数;步骤E包括以下并行的两个步骤:
E1、将所述空间数据与用于表征城市元素属性的属性数据融合并将融合结果分别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
E2、将所述用户的需求信息映射为所述的应用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F包括以下并行的两个步骤:
F1、对融合结果进行可视化仿真,输出仿真结果;
F2、读取并反馈所述应用参数,该步骤可根据所述应用参数对如下动作进行选择:
将所述应用参数反馈至步骤C,再次调用步骤C;
将所述应用参数反馈至步骤D,再次调用步骤D;
将所述应用参数反馈至步骤E1,再次调用步骤E1。
4、一种城市数字平台的生成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和存储城市元素的初始数据;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在初始数据中提取用于表征城市元素空间特征的特征参数;建模模块,用于将所述特征参数合成为空间数据;数据关联模块,用于将所述空间数据和附加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结果分别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仿真模块,用于对关联结果进行仿真处理并输出仿真结果;用户模块,用于与所述仿真模块进行信息交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信息包括初始数据中用于表征城市元素属性的属性数据,所述采集模块设有:属性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和存储所述城市元素的属性数据、并将所述城市元素的属性数据发送到数据关联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和存储城市元素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城市元素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特征提取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模块包括:读取模块,用于从所述仿真模块读取仿真结果;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需求信息并将该用户的需求信息输出到所述仿真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信息还包括应用参数,所述数据关联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输入模块和仿真模块之间的映射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的需求信息转换为所述的应用参数并将该应用参数输出到所述仿真模块;设置在所述建模模块和仿真模块之间的数据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空间数据与用以表征城市元素属性的属性数据融合、将融合结果分别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并输出到所述仿真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模块中还设有根据所述应用参数生成反馈信息的反馈模块;所述特征提取模块设有特征重提取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息并根据该反馈信息向特征提取模块发出重新提取所述城市元素的特征参数的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模块设有模型重建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息并根据该反馈信息向建模模块发出重新将所述特征参数合成为所述空间数据的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融合模块设有数据重融合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息并根据该反馈信息向数据融合模块发出重新将所述空间数据和所述属性数据进行融合的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数字平台的生成系统采用并行处理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62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下式背光模组
- 下一篇:棉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纺纱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