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子态空气消毒净化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6110.2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7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红锋 |
主分类号: | A61L9/015 | 分类号: | A61L9/015;A61L2/20;A61L10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汇力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锁林 |
地址: | 518103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空气 消毒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消毒机,特别是一种分子态空气消毒净化机。
背景技术
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而抗御疾病,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灭菌消毒是方法之一。为了更有效的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人类找到了多达百种以上的消毒剂,二氧化氯是近年来广泛用于医疗卫生行业的杀菌杀灭病毒的环保消毒剂。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或黄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氯臭味,极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1977年美国人研究成功了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低毒消毒剂,对大多数细菌、病毒、芽孢、真菌等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而且用量少,作用快,持续药效时间长。二氧化氯不会产生致癌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卤代烃化合物(THMS),因此现在欧美国家大多数自来水厂都用二氧化氯代替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正由于二氧化氯(ClO2)的一系列优点而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荐为AI级高效安全消毒剂。这种高效广谱安全无毒无残留的消毒剂在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地区广泛使用,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二氧化氯的杀菌杀灭病毒效果已被人们公认,在深圳抗击非典的防疫中因大量使用二氧化氯喷雾消毒取得了令全世界注目的可喜成绩。作为空气杀菌剂的二氧化氯在食品工业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能够保证在生产车间的空气环境中杀灭99.99%以上各种微生物。经实验证明,二氧化氯作为高效消毒剂,其主要的消杀特性如下:
(1)高效强力
在多种常用消毒剂中,在相同时间内达到同样的杀菌率二氧化氯所需的浓度是最低的。ClO2对地表水中大肠杆菌杀灭效果比Cl2高5倍以上。
(2)快速持久
二氧化氯溶于水后,基本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与渗透能力都比氯快,特别在低浓度时更为突出。当细菌浓度在105~106个/ML时,0.5ppm的ClO2作用5分钟后即可杀灭99%以上的异氧菌,作用12小时杀灭率保持不变,而同量的液氯(Cl2)最高只能达到75%。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临床研究表明,用含250mg/L二氧化氯在2ml/m3浓度时15分钟即可杀灭空气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3)广谱杀菌
二氧化氯是一种广谱型消毒剂,对一切经空气和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且不产生抗药性,尤其对伤寒、甲肝、乙肝、脊髓灰质炎及艾滋病病毒等也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4)无毒无刺激
经急性口毒性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消毒灭菌剂属实际无毒级产品,用其消毒不会对口腔粘膜、皮肤和头发产生损伤,其在急性毒性和遗传毒理学上都是绝对安全的。
(5)安全多功能
二氧化氯不与气体中的有机物作用生成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对高等动物细胞、精子及染色体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并且二氧化氯使用量很低,因此用二氧化氯消毒十分安全,无残留毒性,其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AI级。
由于细菌、病毒、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其酶系统分布于细胞膜表面,二氧化氯分子直接攻击细菌、病毒细胞表面的酶系,使其失活导致破裂死亡。而由于人和动物的细胞的酶系统位于细胞内的细胞器之中而受到保护,故消毒浓度的二氧化氯分子对人和动物细胞安全无害。
二氧化氯灭菌消毒性能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长期科学实验和反复论证,考验了二氧化氯对饮用水的处理效果后,被确认为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中的消毒灭菌、食品(肉类、水产品、果蔬)的防腐、保鲜、环境、饮水等方面杀菌、消毒、除臭的理想药剂,是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二氧化氯可将硫化物(如H2S等)迅速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去除有机硫产生的臭味,将CN-、NO2-、NH3氧化降解成无毒的CO2、N2等物质。可见,二氧化氯不仅灭菌效果好,作为一个强氧化剂,它还具有抗霉、除臭等多方面的功能,可广泛用于对公共场所环境空气、冰箱、冷库、办公室、宿舍、车厢及空调通风系统的空气消毒、除臭,也可用于病人家庭、病房及病人物品的杀菌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红锋,未经陈红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61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