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设备查找方法和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5193.3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3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蒋胜;徐小虎;夏忠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设备 查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设备查找方法和网络设 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IP网络中,通常由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提供域 名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查找服务,但是随着IP网络(包括因特网,IP企业网 络,城域网络)对发展,其最初的设计背景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网络发展的需要。
在现今的IP通信技术中,IP地址扮演了双重角色。从网络的角度来看, IP地址具备寻址和路由的功能,IP地址标识了IP设备/接点在网络中的位置, 网络路由协议根据IP地址将IP分组送到指定的目的地。而从应用的角度来看, IP地址又代表着通信接点的身份;应用不需要关注通信接点的具体位置,而 只需要关注IP地址所代表的身份即可。随着网络和业务的不断发展,IPv4的 地址变得越来越稀少,下一代IP网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再加上网络移动性 和网络多归属特性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三个因素导致IP地址的双重角色越来 越成为问题的焦点。
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ID/Locator(身份标识/位置标识)分 离的网络架构,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查找网络设备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网络设备的查找方法和相应的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 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查找方法,包括: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身 份标识与位置标识相分离的网络系统中,包括:接收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 中包含所查找的网络设备的身份标识;
根据所述查询请求中的身份标识在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身份标识相对应 的位置标识和/或主机名字;
如果查找到与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和/或主机名字,则发送查找 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身份标识与位置 标识相分离的网络系统中,包括:设备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其他网络设备 的位置标识与身份标识和/或主机名字的对应关系;
解析判断模块,用于解析接收到的查询请求中的身份标识;
设备信息查找模块,用于向所述设备信息存储模块查询与所述身份标识相 对应的位置标识和/或主机名字。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查找方法和网络设备,可以很便捷的通 过身份标识、位置标识和主机名字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找到与网络设备身份 标识相对应的位置标识和/或主机名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应用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组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组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组网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网络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架构体系,ID/Locator(身份标识/位置标识)分离的 特点在于主机同时拥有两类标识: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身份标识面向上层应 用,在主机移动中保持不变,支持应用的通信联系性;位置标识面向下层的包 转发和路由,随主机的移动而改变;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之间,通过动态的、 支持实时更新的映射系统/服务,建立起对应关系。比如主机标识协议便是其 中较为典型和完善的一个。
如图1所示,主机标识协议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之间,引入了新的协议层和 基于不对称加密的命名空间,打破了身份标志和拓扑位置的绑定,在传输层和 网络层之间引入了一个主机标识层HIP。在主机标识协议中,IP地址仅被作为 网络中的位置标识来使用,因此HIP将传输层和IP互连层隔离。传输本身不 关心底层的IP协议,传输层向应用层提供的接口主要包括身份ID(身份标识) 和协议端口。HIP层主要完成主机标识向IP地址的转化过程,因此,HIP需要 维护主机标识同IP地址的映射关系,该关系主要包括对端主机标识和IP地址 的映射关系和本端主机标识和IP地址的映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51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