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SA复合解堵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4480.2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华;吴震宇;吴明伟;吴琼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汇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C09K8/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453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sa 复合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领域中一种注水井解堵工艺,尤其是一种HSA复合解堵工艺。
背景技术:
低渗透油田油层发育差,油层孔隙半径明显变小、粘土含量及泥质含量显著增加、粒度中值明显降低。该类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轻微堵塞即可造成注入压力升高,注入困难。同时孔道细小、孔喉作用增强、高比表面等特点直接对流体流动产生明显影响,而且渗透率越低,影响越强。随着注入水不断推进,渗流阻力迅速增加,注入压力升高快,注水量递减快。堵塞有有机堵塞和无机堵塞,无机堵塞主要包括钻完井措施过程中泥浆污染、粘土矿物水化膨胀、内源和外源颗粒造成的速敏伤害等;有机堵塞是指原油中有机质(譬如沥青、胶质等)在多孔介质中吸附、沉积后使部分孔喉受到堵塞,岩石渗透率明显下降,同时还可使岩石表面润湿性偏亲油,水相渗透率降低,同时孔道细小、孔喉作用增强、高比表面等特点直接对流体流动产生明显影响,而且渗透率越低,影响越强。随着注入水不断推进,渗流阻力迅速增加,注入压力升高快,注水量递减快。常用的解堵方法是酸化解堵,但效果不明显且有效期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HSA复合解堵工艺,该工艺具有近井地带和油层深部综合解堵的作用,有效期长,解堵效果明显。
该HSA复合解堵工艺原理:
通常情况下,压差与流量的关系为:
在Q、μ、h、Re、Rw保持不变的情况下,ΔP和Kw成反比,即若能提高Kw,就能降低ΔP。而
kw=k×krw
式中Kw为地层对注入水的有效渗透率;
K为地层绝对渗透率;
Krw为地层对注入水的相对渗透率。
从该公式可以看出,提高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都可以提高注入水的有效渗透率。以往的油水井压裂、酸化措施解除机械杂质、垢等堵塞,疏通孔道,其作用机理是提高地层的绝对渗透率;而室内研究表明,界面张力低溶液,可提高注入水的相对渗透率,理论上亲水岩石的终点(最高)水相对渗透率只有0.15左右,而若溶液界面张力为零,则应达到1。即靠改变界面张力,水的相对渗透率在理论上可以提高1/0.15=6.7倍,注入压差也应该降低6.7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HSA复合解堵工艺包括两部分,首先在注水井井口采用高压泵注入复合酸,间隔5-24小时后,采用高浓度段塞或使用滴注装置注入活性剂,其中复合酸由盐酸10~12%、氢氟酸1%-2%、氟硼酸8%-10%、冰醋酸2%、缓蚀剂2.0%、柠檬酸0.1~0.2%、异丁醇4.0~6.0%及水68~72%组成,活性剂由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0.2%、氯化钠0.3~0.5%及余量水组成,上述的缓蚀剂由六次甲基四胺和甲醛按1∶1复配而成,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石油苯磺酸钠、脂肪酸烷醇酰胺按1∶1复配而成。在整个注入过程中,可依据注入井注入压力和注入量变化,适当调整活性剂浓度及用量。
该HSA活性剂性能评价:
1.复合酸体系
该体系由无机酸、有机酸、缓蚀剂及粘土稳定剂等组成,具有较好的解堵性能。针对发育较差的油层,要在一定深度和广度范围内提高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常规的酸化液与地层中胶结物的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小,达不到提高地层渗透率的效果,而采用的复合酸体系中无机酸、有机酸在地层中缓慢水解生成氢氟酸,降低酸液反应活力,从而增加了活性酸的作用半径。粘土稳定剂在岩石胶结物表面可形成保护膜,防止地层与酸液反应后胶结物中的粘土矿物随液流转移,起到保护地层的目的。缓蚀剂是一种铁离子稳定剂,保护油套管及设备不受酸液腐蚀,并能防止地层中铁离子的沉淀。具体性能见下表1及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汇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大庆汇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4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挂架式异型晾衣架的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水甲醇汽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