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球形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4274.1 | 申请日: | 200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2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冷劲松;刘彦菊;刘立武;施亮;张震;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1/00 | 分类号: | H02N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果瑞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球形 弹性体 驱动器 制造 方法 | ||
1.半球形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造方法是这样完成的:a、将两个介电弹性体薄膜(1)进行预拉伸;b、将两个软片(2)对折,压出折痕,然后还原,再分别以两个软片(2)各自的中心为圆心,裁剪出半径为5cm的圆孔(2-2);c、将预拉伸的两个介电弹性体薄膜(1)分别贴覆在两个软片(2)的内表面(2-1)上,在介电弹性体薄膜(1)回复力的作用下软片(2)沿折痕立起呈直角形,每个介电弹性体薄膜(1)在每个软片(2)的圆孔(2-2)处形成1/4球形薄膜(1-3);d、在两个介电弹性体薄膜(1)的1/4球形薄膜(1-3)的内外表面上分别涂覆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8);e、将预拉伸的两个介电弹性体薄膜(1)上端的内立面(1-1)贴合;f、将预拉伸的两个介电弹性体薄膜(1)的底端面(1-2)与基板(3)的上端面贴合,第一电极(4)与基板(3)之间形成半球形空间(7);g、第一电极(4)的外表面上以软片(2)为界左右各引出一条第一铝箔(5);h、第二电极(8)的外表面上以软片(2)为界左右各引出一条第二铝箔(9);j、在基板(3)上钻充气孔(6),充气孔(6)与半球形空间(7)相通,k、充气孔(6)内安装气嘴,充气后拔下气嘴并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球形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a步骤中,两个介电弹性体薄膜(1)同时进行横向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率为3,纵向拉伸率为6.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半球形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a步骤中,两个介电弹性体薄膜(1)的厚度为0.1mm~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球形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软片(2)的形状均为正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半球形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b步骤中,两个软片(2)的厚度均为5mm~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球形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d步骤中,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8)的厚度均为0.0005cm~0.00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球形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f和j步骤中,基板(1)的厚度为2cm~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球形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介电弹性体薄膜(1)由丙烯酸或硅橡胶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42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