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门锁的RFID系统的安全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3740.4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3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文;尤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高新区瑞奥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G06K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040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门锁 rfid 系统 安全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门锁的RFID系统的安全处理方法,RFID系统包括具有唯一的身份 标识编码的标签和读写器,所述的标签内设置有第一微处理器,所述的读写器内设置有 第二微处理器,所述的标签与所述的读写器之间以无线方式进行交互通信,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的读写器随机产生广播信号,当所述的标签接收到所述的读写器发送的广播信号 后,所述的第一微处理器通过广播信号确定所述的标签与所述的读写器之间进行通信的 即时通信频点及所述的标签中的身份标识编码使用的加密方法,所述的标签中的身份标 识编码通过所述的加密方法加密后形成的数据使用的解密方法由本次通信发起的广播 信号约定;所述的第二微处理器判断预先存储在所述的读写器中的身份标识编码与通过 所述的解密方法解密后得到的身份标识编码是否一致,当两者一致时,所述的第二微处 理器控制门锁打开,同时所述的读写器产生一个握手信号,并将该握手信号发送给所述 的标签,所述的标签接收到握手信号后由唤醒侦听状态转换至休眠状态;该安全处理方 法的具体步骤为:
a.读写器在初始通信频点上发送一个由读写器随机产生的携带有广播帧数据的广 播信号,并由本次通信发起的广播信号约定后续使用的解密方法;
b.当处于唤醒侦听状态的标签接收到广播信号后,标签向读写器发送一个用于表示 广播信号已接收到的确认信号;
c.第一微处理器对接收到的广播信号携带的广播帧数据进行解析,并通过广播帧数 据确定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进行通信的即时通信频点和标签中的身份标识编码使用的加 密方法,并通过加密方法对标签中的身份标识编码进行加密处理;
d.标签将身份标识编码加密后形成的数据以密钥信号的形式通过即时通信频点传 送给读写器;
e.读写器将初始通信频点切换至即时通信频点,并在即时通信频点接收密钥信号, 再通过由本次通信发起的广播信号约定的解密方法对密钥信号携带的数据进行解密得 到解密后的身份标识编码;然后读写器向标签发送一个用于表示密钥信号携带的数据已 解密完毕的成功信号;
f.第二微处理器判断预先存储在读写器中的身份标识编码与解密后的身份标识编 码是否一致,当两者一致时,第二微处理器控制门锁打开,同时读写器产生一个用于表 示预先存储在读写器中的身份标识编码与解密后的身份标识编码一致的握手信号,并将 该握手信号发送给标签;
g.标签接收到握手信号后由唤醒侦听状态转换至休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门锁的RFID系统的安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广播帧数据为可变长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门锁的RFID系统的安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广播帧数据的长度为8比特,最高位数据用于确定所述的标签中的身份标识编 码使用的加密方法和所述的标签中的身份标识编码加密后形成的数据使用的解密方法, 其余7位数据用于确定需要使用的即时通信频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门锁的RFID系统的安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初始通信频点为所述的读写器与所述的标签之间进行第一次通信的通信频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高新区瑞奥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高新区瑞奥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37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性能、低成本圆形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 下一篇:一种由斜支撑加固的长延伸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