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电机转子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3595.X | 申请日: | 2008-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3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陆颂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颂荫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H02K7/00;H02K7/0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05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电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等车的微型电机转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安装在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等车的微型电机转子包括中轴、支架和强磁,所述的中轴固定在支架的中心孔内,所述的支架为轮形,其圆周面上固定有强磁。微型电动机的扭矩靠微型电机转子的中轴输出。当电机在超负荷状态下需要提供更大的功率时,即当电动车在较陡的斜坡上行驶时或载重量过大欲启动时,微型电机转子的输出功率会受到电动机固有输出功率的限制。
由于现有技术的微型电机的扭矩靠微型电机转子的中轴输出,中轴在车运行过程中不断旋转,故无法将踏板装置安装在中轴上,所以现有技术的微型电机转子只能经微型电机机壳安装在车的前轮或后轮上,而这两种安装方式都存有缺陷:如安装在前轮,重心分布不合理,而且车把转动不灵活;如安装在后轮,重心分布同样不合理,且耗能大,并且后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易发生碰撞而导致固定电动机的螺帽松脱,进而影响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保证车在较陡的斜坡上正常行驶或负重时顺利启动的微型电机转子。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中轴、一个或两个链轮盘、支架和强磁,所述的支架为轮形,其圆周面上固定有强磁,每个链轮盘固定在支架轮毂的一个端面上,所述的中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的中心孔内,所述的支架与中轴之间设有棘轮装置,所述的中轴的两端设有踏板装置。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微型电机转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所述的中轴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支架中心孔内,所述的支架和中轴之间设有棘轮装置,所述的中轴的两端设有踏板装置,所述的链轮盘固定在支架轮毂的端面上。人工踩踏板装置,踏板装置通过棘轮装置将扭矩传递给微型电机转子的支架,支架将扭矩传递给链轮盘,链轮盘作为微型电动机扭矩的输出部件,通过链传动将扭矩传递给后轮,故电动车在较陡的斜坡上行使时或载重量过大欲启动时,虽然此时转子的输出功率受到电动机固有输出功率的限制,以致其转子支架的转速慢到几乎为零,但由于可以通过人工踩踏板装置的方式增加电动机转子的输出功率,使得车在较陡的斜坡上能正常行驶或负重时顺利启动。而车辆在正常负荷下行驶时,转子正常旋转,支架带动链轮盘旋转,链轮盘通过链传动带动后轮轮毂旋转。同时,由于棘轮装置的作用,使中轴在支架旋转时保持静止。
又由于中轴在支架正常旋转时保持静止,使得安装在中轴上的踏板装置在车辆正常负荷行驶时保持静止,所以该微型电动机能够安装在车中间位置的三角架上,使得车的重心分布合理,且安装在该位置的电机不易受到碰撞,故保证了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微电机转子未安装链轮盘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微电机转子安装链轮盘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微电机转子安装链轮盘时的侧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中轴,2、支架,3、强磁,4、链轮盘,5、滚动轴承,6、内棘圈,7、棘轮,8、千斤,9、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微型电机转子,它包括中轴1、一个链轮盘4、支架2和若干块强磁3,所述的支架2为轮形,其圆周面上固定有强磁3,所述的链轮盘4固定在支架2轮毂的一个端面上,所述的中轴1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2的中心孔内,所述的支架2与中轴1之间设有棘轮装置,所述的中轴1的两端设有踏板装置(图中未示出)。
所述的支架2和中轴1之间设有棘轮装置指,所述的支架2中心的内孔设有内棘圈6,所述的中轴1设有棘轮7,所述的棘轮7上对称设有用于安装千斤8的凹槽,所述的千斤8被卡簧9卡在凹槽内。所述的对称是指,两千斤8位于棘轮7的外圆周上且位于棘轮7的同一条中心线上。
所述的轴承为滚动轴承5,所述的滚动轴承5为两个,分别设在支架2内孔的轴向两端。所述的棘轮装置为两组,分别位于两个滚动轴承5的内侧。所述的链轮盘4固定在支架2轮毂的一个端面上指,多个螺钉(图中未标注)穿过链轮盘4上的通孔固定在支架2轮毂的一个端面上的螺纹孔内。根据常识可知,所述的多个螺钉与链轮盘4上的通孔及支架2轮毂端面上的螺纹孔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颂荫,未经陆颂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35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