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芳基砜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3514.6 | 申请日: | 2008-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姚帮本;张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15/00 | 分类号: | C07C315/00;C07C317/14;C07C317/22;C07D33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芳基砜类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芳基砜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芳基砜类衍生物是天然产物中最常见的结构成份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其用途广泛,在医药及农药等方面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其在药物化学中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例如,二苯基砜具有抗HIV-1功能(Artico,M.;Silvestri,R.;Massa,S.;Loi,A.G.;Corrias,S.;Piras,G.;La Colla,P.J.Med.Chem.1996,39,522-530),4-4’-二氨基二苯砜(DAPONE)是有效治疗麻风病的药物(Répichet,S.;Le Roux,C.;Hernandez,P.;Dubac,J.;Desmurs,J.-R.J.Org.Chem.1999,64,6479-6482)。
傅-克反应(Friedel-Crafts)是制备芳基砜类化合物的经典方法,其特点在于使用酰氯或酸酐在路易斯酸作用下与活泼芳烃发生反应生成芳基砜类衍生物。由于反应底物所需的酰氯或酸酐不易制得,对水气很敏感,储存和运输都很不方便,且反应中需要过量的路易斯酸如AlCl3或FeCl3,反应的后处理麻烦,对环境产生废金属污染。如何简便而高效地合成此类化合物呢?
人们发现BrΦnsted酸在金属共催化下能有效的进行傅克反应生成芳基砜类衍生物(Répichet,S.;Le Roux,C.;Dubac,J.Tetrahedron Lett.1999,40,9233-9237),最近人们发现使用三氟甲磺酸酐可以很好的促进傅克反应合成芳基砜类化合物(Alizadeh,M.;Khodaei,M.M.;Nazari,E.TetrahedronLett.2007,48,6805-6808,Khodaei,M.M.;Alizadeh,A.;Nazari,E.Tetahedron Lett.2007,48,4199-4202),但是其反应过程中均以酰氯或酸酐作底物。如何避开酰氯或酸酐的使用利用傅克反应有效的合成芳基砜类衍生物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芳基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它是将1mmol的磺酰胺、2~5mmol的芳烃、1~3mmol的三氟甲磺酸酐、3~10mL的溶剂加入反应器中,搅拌,反应温度为80~140℃,反应时间为10~20小时,柱分离,得到产品。
所述的磺酰胺为苯磺酰胺、4-甲基苯磺酰胺、4-氯苯磺酰胺、4-硝基苯磺酰胺、2-噻砜磺酰胺或甲基磺酰胺。芳烃为苯、甲苯、苯甲醚、氯苯、溴苯、碘苯、联苯、1,4-二甲基苯、1,3-二甲基苯或1,3,5-三甲基苯。三氟甲磺酸酐的用量优选为1mmol。溶剂为1,1,2,2-四氯乙烷、1,2-二氯乙烷、硝基甲烷或硝基苯。反应温度优选为100~120℃。反应时间优选为12~16小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1)选择磺酰胺作为反应底物无需任何惰性气体保护在空气中能很好地完成反应;
2)磺酰胺易于制备,对水稳定,便于储存和运输;
3)使用三氟甲磺酸酐作助剂,避开了路易斯酸如AlCl3、FeCl3等金属的使用,没有对环境造成废金属污染;
4)该方法中,芳香族磺酰胺和脂肪族磺酰胺都能进行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1,1,2,2-四氯乙烷作溶剂,在三氟甲磺酸酐的存在下,无需惰性气体的保护,磺酰胺和芳烃发生反应,得到各种不同的芳基砜类衍生物。反应基本的方程式为:
磺酰胺为R1取代的磺酰胺,R1为H、4-CH3、4-Cl、4-NO2,甲基磺酰胺、2-噻砜磺酰胺;芳烃为R2取代的芳烃,R2为H、-OMe、-CH3、-Cl、-Br、-I,1,4-二甲基苯、1,3-二甲基苯、1,3,5-三甲基苯、联苯;助剂为三氟甲磺酸酐;溶剂为1,1,2,2-四氯乙烷,反应温度为80-140℃,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不限于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35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姜黄高产栽培技术
- 下一篇:氨化催化法制11-氨基十一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