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冲击钻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2909.4 | 申请日: | 200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会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会甫 |
主分类号: | B23B45/16 | 分类号: | B23B45/16;B25D16/00;B25F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凤钦;景丰强 |
地址: | 31510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冲击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钻,尤其涉及一种可在扭力、钻孔和冲击三种工作模式下工作的多功能冲击钻。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多功能冲击钻,可实现在扭力、钻孔和冲击三种工作模式下工作,其主要包括扭矩旋转套、离合机构、主轴、功能转换机构及冲击机构,主轴头部安装有工作头,功能转换机构设于扭矩旋转套内并随扭矩旋转套的旋转而实现功能模式的转换触发,通过扭矩旋转套调节旋转,离合机构被控制以改变主轴的额定输出功率,同时也可使冲击钻处于三种工作模式之一,具体如下:
扭矩旋转套处于扭力模式状态下,当施加于工作头上的负载扭矩小于主轴的额定输出扭矩时,离合机构处于连接状态,冲击钻则在设定的扭力模式下工作,可完成打螺丝的任务,反之,当施加于工作头上的负载扭矩大于主轴的额定输出扭矩时,离合机构处于脱扣状态,冲击钻不工作;扭矩旋转套处于钻孔模式状态下,来自电机的工作扭矩可直接传递到主轴,完成钻孔任务;扭矩旋转套处于冲击模式状态下,主轴在冲击机构作用下作往复运动,完成冲击功能。
旋转扭矩旋转套,从最低扭力档到最高扭力档可使主轴的额定输出扭矩逐渐增大,从扭力模式到冲击模式,主轴的额定输出扭矩进一步增大,冲击模式时,主轴的额定输出扭矩达到最大。
类似专利文献如专利号为ZL200720034836.9的实用新型专利《多功能冲击钻》(授权公告号:CN201015864Y)。该多功能冲击钻包括机壳,轴向可移动的位于机壳内的主轴,用于驱动主轴的电机,被支撑于所述机壳上并可绕纵轴线旋转的调节套,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主轴上的转换环,该转换环上设有第一配合件,与机壳固定连接的转换盘,该转换盘上设有第二配合件,冲击机构用于轴向反复驱动主轴,通过沿着一个方向旋转调节套,该多功能冲击钻可依次被置于扭力档、冲击档和钻进档,所述调节套上设有拨动元件,调节套在旋转过程中可选择的驱动转换环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配合件可选择的与第二配合件配合。
但上述现有技术和专利公开的多功能冲击钻还存在不足之处,要实现不同档位不同模式转换时,单个扭矩旋转套来回旋转比较麻烦,比如扭力模式下的扭矩调节有18档,钻孔档为19档,现在要完成先钻孔后使用6档扭矩来打螺丝,那么先要将扭矩旋转套旋转到钻孔档,即19档,钻好孔,而后将扭矩旋转套旋转到第6档,完成打螺丝,这样一共至少要拧13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模式选择和扭矩大小选择分别由各自扭矩旋转套来调节控制的多功能冲击钻。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座,具有空腔;
主轴,轴向可移动穿设于前述轴座内并可转动设置;
功能转换机构,容置于前述轴座空腔内,且具有径向伸出前述轴座的拨柄部;
用于轴向往复驱动前述主轴的冲击机构;
扭力套,套设于前述轴座上端部并相对于轴座可转动,具有外螺纹;
扭矩调节机构,设于前述轴座外侧;以及
用于工作模式变换的扭矩旋转套,具有中空腔体,套设于前述扭矩调节机构,可绕主轴旋转并触动前述扭矩调节机构,该扭矩旋转套又包括
上扭矩旋转套,具有与前述扭力套外螺纹配合以调节扭矩大小的内螺纹;
下扭矩旋转套,具有与前述拨柄部配合以实现工作模式变换的拨动部。
作为优选,上扭矩旋转套与下扭矩旋转套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下:所述的下扭矩旋转套上端部具有一内环,下端部具有一外环,内环与外环之间连接有凸起于外环且镂空的支撑部,而所述的拨动部为成型于内环内壁的凹槽,所述的上扭矩旋转套则套设于前述支撑部外侧且将前述内环容置于内。进一步,所述的内环前端面径向延伸有阻挡部,而所述的凹槽则位于该阻挡部下方;所述的上扭矩旋转套底端具有凸起的插环部,对应地,所述的下扭矩旋转套外环与支撑部连接处具有供前述插环部插设配合的容置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扭矩调节机构可以包括
顶垫,套设于所述轴座台阶面上并位于所述扭力套下方,径向向内延伸有凸耳;
扭力弹簧,套设于所述轴座外壁,上端与所述扭力套相抵,下端与前述顶垫相抵;以及
定位圈,套设于前述扭力弹簧外侧,内壁与前述顶垫卡接配合,外壁与所述下扭矩旋转套卡接配合且可随下扭矩旋转套一起旋转,
对应地,所述轴座外壁具有与前述凸耳配合以限制顶垫轴向移动的卡槽,所述凸耳脱离前述卡槽状态下,顶垫可相对轴座轴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会甫,未经陈会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