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作灯支架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62596.2 | 申请日: | 2008-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5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建立 |
| 主分类号: | F21V21/08 | 分类号: | F21V21/08;F21V21/22;F21W131/402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 地址: | 315470浙江省余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灯支架。
背景技术
工作灯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之一,为方便工作灯的使用,现在的工组灯都设置有固定夹持装置,能够让工作灯固定该灯附近的物体上,从而避免之用者需要手提工作灯照明的麻烦。如专利号为ZL200320124815.8(公告号为CN2672432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万能方便灯》披露了一种这样的结构:该万能方便灯包括壳体、电发光光源、电源、开关和支撑装置,壳体与支撑装置连接,支撑装置包括蛇形金属软管和方便夹子,蛇形金属软管的一端和壳体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方便夹子上。
尽管上述结构的方便灯能够实现夹持固定工作灯的目的,但是这种用夹子固定灯的结构具有一定缺陷:由于夹子一般通过钮簧的扭力作用使夹子上下夹片具有靠近在一起的趋势,所以夹子的夹持力往往比较小,灯容易从被夹持的物体上掉落。另外,这种用夹子夹持的结构不方便那些需要固定于如汽车端部等宽面板上使用的工作灯,而且,夹子在使用较长时间后,钮簧的扭力会减小进而失效,也会影响夹持效果,这样的夹子容易损坏,缩短工作灯夹持部件的使用寿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夹持稳定、夹具不易损坏且结构简单的工作灯支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工作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外管;
两内管,分别管口相对地套设在外管中,并与外管具有相对滑移的导向配合;
两卡钩,分别固定连接在伸出外管管口的两个内管端部上;以及
一弹簧,该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不同内管上,在内管被拉出外管的状态下具有让内管回缩进外管而复位的趋势。
为了便于安装固定工作灯灯管,所述外管两端可以分别设置有固定连接工作灯的卡座,卡座上固定连接有卡箍,所述卡箍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只要能卡住灯管即可,优选地以圆弧卡箍为佳,工作灯灯管能够与卡箍的圆弧完全接触配合后得到固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固性和密封性,所述内管在伸出外管管口的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座相配合的卡头,卡头与卡座合在一起形成一稳固的连接端部。
为了使得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所述的卡钩可以为呈U型的金属弯折件,为方便拆卸、安装,卡钩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卡头上。
作为改进,所述内管管径小于外管管径,而内管在里端上还分别具有与外管内径相适配的导向滑移块,内管在导向滑移块的作用下,能够沿外管直线来回的伸出和收回外管。
为了便于将支架固定在较长面板上,所述弹簧可以采用较长的拉伸弹簧,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内管伸出外管管口的两个端部上,弹簧将两内管串接起来后贯穿整个外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采用弹簧管套结构,将两根独立的内管套设在外管中,并且用一根弹簧将两根内管串设起来,通过拉伸两根内管从而将卡钩固定钩设在如汽车引擎盖等面板上,非常适合那些具有较长灯管的工作灯的固定。另外,这种弹簧套管结构,在使用时通过左右卡钩同时卡位固定在面板上,支座受力均衡且夹持牢固,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仰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内管未拉出)。
图4为图1的使用状态剖视图(内管拉出)。
图5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3、图4中I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工作灯支架,包括有一根铝合金外管1、两根铁质内管2、3,一根弹簧4以及两个与内管2、3固定连接的卡钩5、6。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支架为左右对称结构,因此在局部放大示意图中仅给出左半部的局部放大图,右半部结构与左半部对称,故省略。
其中,所述两根内管2、3的管径小于外管1管径,并且两根内管2、3的管口相对地设置在外管1中,两内管2、3在里端上还分别具有与外管1内径相适配的导向滑移块21、31,内管2、3在导向滑移块21、31的作用下能够沿外管1直线来回的伸出和收回外管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建立,未经沈建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微生物制造基础化妆品液体成分的方法
- 下一篇:烟道弯头导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