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可调的核-壳结构荧光颗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2582.0 | 申请日: | 2008-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4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唐睿康;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C09K11/81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盛辉地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可调 结构 荧光 颗粒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发光可调的核-壳结构荧光颗粒材料,其特征在于核层与壳层均为独立的发光材料,内核材料为发红光的Y2O3:Eu微米颗粒,外壳材料为发绿光的LnPO4荧光材料,LnPO4=LaPO4:Ce,Tb;所述内核大小为4~8μm,核-壳结构颗粒的大小为6~16μm;所述内核材料Y2O3∶Eu的摩尔比为:95∶5~91∶9;所述外壳材料中La∶Ce∶Tb物质的摩尔比为:0.60∶0.27∶0.13~0.55∶0.30∶0.15;所述(Y2O3:Eu)∶LnPO4的摩尔比为:1∶0.4~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可调的核-壳结构荧光颗粒材料,其特征是La∶Ce∶Tb物质的摩尔比为0.57∶0.29∶0.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可调的核-壳结构荧光颗粒材料,其特征是内核材料Y2O3∶Eu与外壳材料LnPO4的摩尔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可调的核-壳结构荧光颗粒材料,其特征是内核材料Y2O3∶Eu摩尔比为93∶7。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可调的核-壳结构荧光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制备外壳材料的稀土离子混合溶液逐滴加入三聚磷酸钠水溶液中,再加入作为内核的Y2O3∶Eu微米颗粒,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三聚磷酸钠逐步水解后所形成的磷酸根离子与溶液中的稀土离子相结合,以Y2O3∶Eu微米颗粒为核心生长形成LnPO4壳层;经冷却、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后收集获得核-壳结构的荧光颗粒材料;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稀土离子溶液:分别将0.04~0.30mol La2O3、0.08~0.60mol Tb(NO3)3·6H2O、0.08~0.60mol Ce(NO3)3·6H2O溶解于1L0.01M稀硝酸中,配制成摩尔浓度为:0.08~0.60M的稀土离子溶液;
2)、配制稀土离子混合溶液:从上述第一步所配制的稀土离子溶液中,按La∶Ce∶Tb物质的摩尔比0.60∶0.27∶0.13~0.55∶0.30∶0.15配制成稀土离子混合溶液,用盐酸调节pH值为2.5~3.5,pH值由精密pH试纸测定,获得稀土离子混合溶液;
3)、配制三聚磷酸钠溶液:称取三聚磷酸钠,将其溶于水中,先后用6M和1M盐酸将溶液的pH值调节为2.5~3.5,配制成摩尔浓度为0.04~0.06M的三聚磷酸钠溶液;
4)、将上述第二步的稀土离子混合溶液,在持续搅拌的情况下,按稀土离子混合溶液与三聚磷酸钠溶液摩尔比为:1∶1~1∶1.4逐滴加入上述第三步的三聚磷酸钠水溶液中,滴加速度为1滴/秒,搅拌,得到制备外壳材料的混合溶液;
5)、称取尺寸大小为4~8μm的Y2O3:Eu微米颗粒,按内核材料Y2O3∶Eu和外壳材料LnPO4的摩尔比为1∶0.4~1∶2来进行称量,置入上述第四步制备外壳材料的混合溶液中,在保持搅拌的同时,置于90℃~98℃下持续反应3~5小时;
6)、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出沉淀,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多次彻底洗涤后,置于3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24小时,得到Y2O3:Eu-LnPO4核-壳荧光颗粒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5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