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蚕蛹油及提取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2318.7 | 申请日: | 200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8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平;朱奎奎;赵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1/313 | 分类号: | A23L1/313;A23D7/02;A23L1/29;A61K35/64;A61P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0018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蚕蛹 提取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以蚕蛹为原料制成的蚕蛹油及提取方法和应用,属于一种药理新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中药大辞典》中有如下记载:蚕蛹油可治小儿疳热、消瘦、消渴;蚕蛹油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及n-3和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目前,对蚕蛹油的开发研究,更多的是侧重降低血浆,胆固醇,改善肝脏功能的作用,增加体内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生成,并且具有调整血脂、抗氧化作用;同时,蚕蛹当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即关注点放在了降脂方面和营养保健当中。
目前蚕蛹油提取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浸出法和溶剂压榨法,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有一定的缺陷。蚕蛹是高蛋白、高油脂物质,粗纤维含量低,质地比较软,所以溶剂压榨提取油脂困难较大,同时蚕蛹油得率也很低。溶剂浸出法提取油脂,虽然不受油料质地软硬的影响,油料经适当的预处理后,选用合适的溶剂,,即可浸出油脂,但现在的溶剂浸出法普遍采用二氯甲烷、丙酮等毒性较大的单一溶剂提取蚕蛹油,,这样不仅污染大,,而且产率低,不利于工业化的生产;即使经过改进后的方法,(例鄂旭等利用环己烷-石油醚混合溶剂提取蚕蛹毛油)但对溶剂的需求量大,消耗时间长。
在现有技术中,不饱和脂肪酸在原料中含量一般不是很高,例如DHA,EPA在鱼油中的含量在15%-30%。不饱和脂肪酸在分离以及纯化过程中,容易受氧、热等作用而发生氧化、聚合、降解、异构化等反应,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作为医药上业和保健食品原料时,必须除去原料中含有的色素和产生臭味的化合物如醛、酮类,产品内也不能残留分离过程中引入的有毒溶剂。
目前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方法主要为:低温结晶法、尿素包合法、分子蒸馏法、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脂肪酶浓缩法等。
低温结晶法:又称溶剂分级分离法,该方法利用低温下不同的脂肪酸或脂肪酸盐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纯化。一般来说,脂肪酸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双键数的增加而增加。这种溶解度差异随温度降低表现更为显著。所以将混合脂肪酸溶于有机溶剂,通过降温就可过滤除去其中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部分单不饱和脂肪酸,从而获得所需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丙酮和乙醇为常用的有机溶剂。低温结晶法工艺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但需要回收大量的有机溶剂,且分离效率不高,常与其他分离方法配合使用。
尿素包合法:尿素包合法是一种较常用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分离方法,其原理是尿素分子在结晶过程中能够与饱和脂肪酸或单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较稳定的晶体包合物析出,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双键较多,碳链弯曲,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不易被尿素包合,采用过滤方法除去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尿素形成的包合物,就可得到较高纯度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尿素包合法成本较低,应用较普遍。
分子蒸馏法:分子蒸馏法是蒸馏法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组分挥发度的不同而得到分离。该方法一般在绝对压强为1133Pa~010133Pa的高度真空下进行的。在这种条件下,脂肪酸分子间引力减小,挥发度提高,因而蒸馏温度比常压蒸馏大大降低。分子蒸馏时,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首先蒸出,而双键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最后蒸出。采用分子蒸馏法分离鱼油乙酯,产品中EPA与DHA总量可达70%以上。分子蒸馏法的优点在于蒸馏温度较低,可有效防止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受热氧化分解。但该方法需要高真空设备,并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吸附分离法:该方法利用吸附剂选择性吸附分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例如银离子能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形成P络合物,将银离子固定在吸附剂载体上,不同饱和度的脂肪酸在吸附剂上的分配系数不同因而得以分离。吸附分离法的优点在于分离效果好,产品纯度高,缺点是有些洗脱剂容易污染产品且分离规模较小。难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使原料各组分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发生大幅度变化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与传统萃取方法相比,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良好的近于液体的溶解能力和近于气体的扩散能力,因此萃取效率大大提高。但是超临界CO2萃取需要特殊设备成本太大。而且,蚕蛹油含有三个双键,对氧高度敏感,因此,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提取条件的要求很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3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