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装容差分配控制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62229.2 | 申请日: | 2008-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9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 发明(设计)人: | 应建仁;林志明;周东强;杨乔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建仁 |
| 主分类号: | G05B19/4093 | 分类号: | G05B19/4093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竺诗忍 |
| 地址: | 321301浙江省永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装 分配 控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产品涉及中的工装设计制作工艺,尤其涉及工装容差分配控制工艺。
背景技术
对于许多成熟的产品而言,其工装结构以及基本生产流程都是业内人士人尽皆知的知识。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在产品人人都能生产,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想要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就必须在产品的质量、产品价格上下功夫。而往往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是成反比的,如果想要兼得,唯一的方法是对生产的工装、工艺进行改进。只有工装精度提高,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损耗,降低成本。而在工装设计、加工中,容差分配是对于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都息息相关的一个关键点。在工装加工过程中,即使对产品的误差留有一定余量,但是产品在加工完毕时还会出现回弹等现象,导致产品不合格。轻则预留余量过大,造成浪费;重则直接导致产品不符合生产要求,需返工重做。现在一些大型的企业也对容差分配进行了研究,如德国约翰尼斯海登海恩博士股份有限公司就在2002年08月31在我国申请了一个名为《轨迹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号:02817675.8),并在2004年12月8日获得授权。该发明是一种通过数控器对工具轨迹的角给定棱边容差和较大的曲线容差。借助容差分配单元给工具轨迹的在子程序中给定的角分别分配容差。可以说该专利通过机电一体化已经完全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容差分配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国内,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才能担负起该系统。同时该发明步骤繁多,对于采用该发明的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也很高。通常只有科研院校的技术人员才能顺利掌握,而对于普通生产型企业而言,即使使用了该系统,也不能保证在生产过程,甚至仅仅是计算过程中产生误差,反而弄巧成拙。总而言之,该发明虽然先进,但是暂时还难以在国内普及,不适合中国现有的国情,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工装容差分配控制工艺,通过容差控制和加工工具配合,提高产品精度,降低加工难度,使得一般技术人员也能方便使用。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工装容差分配控制工艺,包括对于备产零件进行CAE分析,获得至少两种全局的容差,并在加工时使用级进模冲压,在冲孔工艺中容差选取靠近孔位的上偏差;在落料和修边的工艺中容差选取靠近边线的下偏差,所述偏差再加上模具中各工位步距的加工误差就是加工过程中总误差预留值。
优选的,所述模具中各工位步距的加工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B——工件精度,按IT6级选取
K——和冲裁间隙相关的修正系数,K=0.85
n——工步数。
该公式为生产实践中积累下的经验公式,在生产制造中多次被论证,确实有效,且方便计算。
优选的,所述级进模冲压采用卷料和自动送料,利用侧刃对卷料进行粗定位,利用导正钉精定位。这样的结构定位准确,能保证将理论数据具体实施在加工工艺中。
优选的,侧刃的长度步距≤0.1mm。只有高精度的加工工具才能进一步保证最后成品的精密。
优选的,所述备产零件完成后,需用检具进行校验,检具的制造精度为模具精度的20%。任何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出现少量的不合格品,而检具是检验一个产品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通用要求检具的制造精度为模具精度的10%,而本发明中要求为模具精度的20%,从源头的就遏制了不合格品的流出。
由于采用了所述工艺,本发明工装容差分配控制工艺对CAE分析得出的初步容差值进行再次加工,针对冲孔工艺和落料和修边工艺的不同,进行适当的取值,再和计算出的工位步距的加工误差进行结合,得出精确的容差分配值。同时这样的方法计算简单而精确,适合在中小企业中推广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建仁,未经应建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2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