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薄型壁挂式空气全热交换器及其串联芯体制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62101.6 | 申请日: | 2008-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3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宝 |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B31F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201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型 壁挂式 空气 热交换器 及其 串联 体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型壁挂式空气全热交换器及其串联芯体制备,属于通风和空气能量回收节能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全热交换器,用于回收排到室外的室内空气中包含的部分热能,以实现既通风又节能的效果。其不足之处在于:箱式壳体,体积高大厚实,不能壁挂安装,使用时需要将全热交换器固定安装在屋顶的天花板上,再由通风管从天花板上的全热交换器风口引至室内送风,所以不便于安装和维修,特别对于已经装潢好的大量居所和建筑物,安装时需要破坏原有的吊顶装潢设施,因此比较难以推广;尤其在于其关键部件热交换器芯体的造型,结构和制作方法已经不适时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创新,进一步提高能量回收效果,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超薄型壁挂式空气全热交换器及其串联芯体制备来实现。
一种超薄型壁挂式空气全热交换器及其串联芯体制备包括:机体1,串联芯体2,面板3,电控板4,风扇5组成,特征是:机体1为超薄型风管壳联体,侧面设有维修板,串联芯体2为至少由3个热交换纸芯串联组合构成。
一种超薄型壁挂式空气全热交换器及其串联芯体制备方法:
a.包括由注塑而成的塑料菱形箱体,材质要求为ABS塑料材料,侧板202的厚度为1~4MM,内侧设有若干个对称的角形槽口,横档203至少有四条,厚度为10~40MM,中间设有可支撑和固定热交换纸芯的角形槽口,构成可以容纳至少3个正方形或菱形的热交换纸芯的串联组合装置。
b.包括热交换纸芯的制作,由原木浆成份50%以上的高密度纸,纸质为50-110克/平方米,经过瓦楞纸设备加工成等边三角形或波浪形空气槽的瓦楞纸片。
c.上述瓦楞纸片,以视孔面为基准,按纵向瓦楞纸片---原木浆纸---横向瓦楞纸片---原木浆纸---再纵向瓦楞纸片的次序,用环保型胶水层层上胶粘合成正方形毛胚芯体。
d.毛胚芯体经裁切机裁切,加工成为所需厚度和形状的芯体,然后通过除湿,干燥,定型整理工序制成热交换芯体。
e.热交换芯体分别装置到塑料菱形箱体内,装上菱形盖板,插入空气过滤层201,2011制成串联芯体2。
该串联芯体2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装置到各种类型的全热交换器中使用,例如将串联芯体2卧式横放装置在箱式全热交换器中使用,可以降低主机箱体高度,制成超薄型箱式空气全热交换器,解决天花板上安装时受吊顶高度限制的困难。
本发明所述的机体1为注塑而成的超薄型风管壳联体,侧面设有可拆卸的维修板,内部由隔板101,102,侧板202,横档203构成可以容纳至少3个热交换纸芯的串联组合装置,可将热交换纸芯装置在隔板内,分隔组成R和S风道,机体1的后侧设有至少一个新风管口103和排风管口104,构成一体化的超薄型风管壳联体。
所述的机体1为注塑而成的超薄型风管壳联体,侧面设有可拆卸的维修板,内部设有上下左右对称的隔板101和102,可将独立制成的串联芯体2装置在隔板内,构成R和S风道,机体1的后侧设有至少一个新风管口103和排风管口104,组成可卸换串联芯体的超薄型风管壳联体。
所述的串联芯体2由至少3个或5个或7个或9个热交换纸芯串联组合构成,用以提高能量回收效率,缩短机体1的厚度,实现超薄型的设计要求。
空气过滤层201和2011分别设置在串联芯体2的新风侧和回风侧。
所述的面板3由注塑而成,设有送风栅301,回风栅,在回风栅的内侧装有空气过滤网。
所述的电控板4由常规遥控器电路,遥控接收器组成或者由电控板4,401组成;风扇5,501的电路与电控板401连接以后再接至电控板4,扩展为较大功率的遥控开关控制电路,电控板401和引出导线口设置在下隔板101的中间空隙中。
所述的风扇5至少为2只或4只的低压电机风扇,按照空气全热交换器要求的风量大小配置,可并列装置成2×2或3×3或4×4只,分别设置在送风栅301,排风管口104或回风栅,新风管口103,送风栅301,排风管口104内侧的机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宝,未经陈国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插入经纱的横机和该横机中的编织方法
- 下一篇:流体压式致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