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制动装置的叉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61892.0 | 申请日: | 2008-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1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许树根;陈金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树根 |
| 主分类号: | B66F9/075 | 分类号: | B66F9/075;B60T1/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鹏举 |
| 地址: | 313219浙江省德清县雷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装置 叉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制动装置的叉车。
背景技术
现有叉车的制动装置一般设置在叉车的行走装置上,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990316)公开了一种叉车的前轮制动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于立柱组件的底侧处的支撑架;固定于该支撑架并被容纳在前轮内的制动壳体;固定地紧固于前轮的轮毂;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制动壳体内并与轮毂的轴部相接合的车轴,以便和前轮整体转动;以可轴向移动方式装配在车轴上的制动盘,以便和车轴整体转动;相间地布置于制动盘之间并装配在制动壳体上的摩擦片,以便沿着车轴的轴向移动;以及设置在制动壳体内的活塞,该活塞用于在被操作时将摩擦片压靠在制动盘上。这种安装在叉车的转动轮上制动装置制动效果较好,但是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是很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叉车的制动装置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是很方便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制动装置的叉车,该叉车的制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带制动装置的叉车,包括机架、叉架、行走装置和制动装置,其中制动装置装置包括手杆、传动部件、制动部件和设置在叉车机架上的安装座和铰接杆;手杆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板,手杆和连接板成角度设置,连接板与手杆连接的一端通过铰接杆铰接设置在机架上,并在连接板前部的机架上设有限位挡杆;所述的传动部件包括连接杆和加压杆,连接杆的上端与连接板相铰接,连接杆的下端与加压杆相铰接,加压杆竖直设置在安装座的滑孔内;所述的制动部件包括刹车块和刹车座,刹车座的上端与加压杆相连接,刹车块固定设置在刹车座的下端。
作为优选,上述的加压杆上设有压力缓冲装置,压力缓冲装置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作为具体的实施结构,上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包括弹簧套、弹簧座和大压簧,弹簧座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弹簧套活动套设在弹簧座上,所述的大压簧设置在弹簧座与弹簧套之间;并在加压杆上设有推动凸起,弹簧套上设有卡槽,所述推动凸起设置在卡槽内。上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加压杆下压时刹车块与地面硬性接触,损坏传动部件。
作为优选,上述的连接杆的上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的下端通过螺纹固定在连接杆上,连接头的上端设有两块叉开的安装板,连接板铰接设置在两块安装板之间。上述的结构通过连接头很好地实现了连接板与连接杆的铰接。
刹车座设置在安装座的滑孔内,刹车座中部设有盲孔,盲孔的侧壁上设有封闭的滑槽,所述的加压杆下端设置在盲孔内,加压杆上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设置在滑槽内;并且,在盲孔与加压杆之间设有小压簧。上述的结构通过在加压杆与刹车座之间设置缓冲结构,可以防止加压杆下压时刹车块与地面硬性接触,损坏制动部件。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叉车机架上设置所述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另外,本发明的该制动装置还设置了双重缓冲结构,使制动装置操作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不能发明叉车制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压力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制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叉车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1、叉架、行走装置和制动装置,制动装置设置在机架1的一个侧臂上。如图2所示,制动装置包括手杆2、传动部件、制动部件和设置在叉车机架1上的安装座13和铰接杆3。如图2、图3所示,安装座13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叉车机架1上,安装座13包括上安装板16、中安装板17和下安装板18,上安装板16、中安装板17和下安装板18上分别设有处于同一竖直位置上的滑孔19。如图2所示,手杆2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板4,手杆2和连接板4成角度设置,连接板4与手杆2连接的一端通过铰接杆3铰接设置在机架1上,并在连接板4前部的机架1上设有限位挡杆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树根,未经许树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1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锥体流量计取压装置
- 下一篇:提高喷燃器燃烧效率降低煤耗的节能控制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