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电触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0749.X | 申请日: | 200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6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郑仕奎;陈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宏丰电工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1/06 | 分类号: | H01H11/06;B23K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3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电触头 方法 | ||
1、一种制造电触头的方法,电触点(1)与铜件焊接,其特征在于:电触点(1)的钎焊面由三个使电触点(1)位置保持稳定的支撑平面和一个斜面(3)组成,三个支撑平面分别是:上部支撑平面(2),位于钎焊面的上部;左下角支撑平面(4),位于钎焊面的左下角;右下角支撑平面(5),位于钎焊面的右下角;一个斜面(3),斜面(3)的上部边缘即上部支撑平面(2)的下边,斜面(3)的下部边缘线与支撑平面的最低距离为0.04mm-0.06mm;三个支撑平面的总面积为整个焊接面的面积的5%-25%;用无水乙醇浸泡电触点(1),铜件的待焊面用清洁棉纱沾无水乙醇擦拭之,焊剂在使用前应烧热,不要沸腾过度,电触点(1)的钎焊面和铜件的待焊面刷涂焊剂后,电触点(1)放置在铜件待焊面上,电触点(1)焊接面的斜面(3)和铜件焊接面之间形成斜缝隙,当电触点(1)和铜件在点焊机的两个电极之间通电加热时保持二者的相对位置无变化,待温度升到钎料的钎焊温度后,丝状或带状钎料放在左下角支撑平面(4)和右下角支撑平面(5)之间斜缝隙的最大开口处,钎料熔化后因毛细管效应将迅速流经待焊面,向对面流动,推走焊接面的气体,钎透率达到97%以上,银触点与铜件牢固地焊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电触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触点(1)的钎焊面为长方形,上部支撑平面(2)为长方形,其上部长边与长方形钎焊面的上部长边重合,长度等于长方形钎焊面长边的长度,左右两条短边分别与长方形钎焊面的左右两条短边重合,长度是长方形钎焊面短边长度的5%-20%;左下角支撑平面(4)和右下角支撑平面(5)都是直角三角形,它们的两条直角边与长方形钎焊面两条直角边重合,长度都是长方形钎焊面短边长度的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电触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点(1)的钎焊面为长方形,上部支撑平面(2)为长方形,其上部长边与长方形钎焊面的上部长边重合,长度等于长方形钎焊面长边的长度,左右两条短边分别与长方形钎焊面的左右两条短边重合,长度是长方形钎焊面短边长度的5%-20%;左下角支撑平面(4)和右下角支撑平面(5)都是圆形,它们的直径是长方形钎焊面宽度的5%-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电触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点(1)的钎焊面为圆形,上部支撑平面(2)为扇形,其上部弧线与圆形钎焊面的上部弧线重合,下部弦线与上部弧线的最大距离是圆形钎焊面直径的5%-20%;左下角支撑平面(4)和右下角支撑平面(5)都是圆形,它们的直径是圆形钎焊面直径的5%-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电触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点(1)的钎焊面为梯形,上部支撑平面(2)为梯形,其上底与梯形钎焊面的上底重合,二者长度相等,左右两条腰线分别与梯形钎焊面的左右两条腰线重合,梯形支撑平面的高度是梯形钎焊面高度的5%-20%;左下角支撑平面(4)和右下角支撑平面(5)都是三角形,它们的两条边与梯形钎焊面两条边重合,长度都是梯形钎焊面高度的5%-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电触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钎料中磷含量为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造电触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钎料为φ2丝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电触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机选用直流15-35KVA焊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宏丰电工合金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宏丰电工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074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