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槌果藤果实中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59865.X | 申请日: | 2008-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4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 发明(设计)人: | 曹越兰;周长新;莫建霞;甘礼社;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185 | 分类号: | A61K36/185;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43/00;A61K13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槌果藤 果实 有效 部位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植物槌果藤果实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治疗系统性硬化症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维吾尔中草药的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地处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物种丰富,种类繁多,越来越多的野生物种已作为中药被广泛开发利用,槌果藤(Capparis spinosa L.)为白花菜科山柑种属植物,又称刺山柑,为半灌木状匍訇藤本,倒圆锥型、茎多分枝,长1~3cm,直径约5mm;叶片近革质。长1~5cm宽1~3.5cm,顶端近圆形或微凹,生有锐尖的硬刺,托叶退变后为刺状;花叶腋生,较大直径4~6cm,花梗长2~4cm,果实类球形或卵形。长2~4cm,果梗长2~4cm,果实成熟后裂开,内皮呈血红色。种子较多,肾形,黑褐色,有辣味,花期6个月.果期8个月。喜生于荒漠戈壁和低山坡石质沙土地处,新疆、西藏、以色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印度均有分布。
槌果藤又名野西瓜、老鼠瓜、刺山柑,维文名:开派、菠里科果。分布在新疆南北坡地,多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具祛风除湿、止淤消肿、止痛活血等多种功效。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是临床上目前难治病症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ECM)异常增多,导致真皮及内脏器官纤维化和硬化、功能障碍。近年来在新疆作为维吾尔族药曾用槌果藤鲜果泥膏及粗提物外敷治疗局限性硬皮病及瘢痕疙瘩的报道,但人们多是对槌果藤进行简单加工使用,直接外用、内服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目前未见有关药用部位提取、药理学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植物槌果藤果实中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槌果藤实原料粉碎,用甲醇或乙醇提取,减压浓缩得到粗提物后用水混悬,低分子烷烃脱脂后以正丁醇萃取得到有效提取物,或将脱脂后的水相直接上大孔树脂柱以水醇系统洗脱得到有效提取物,该方法脱脂后采用正丁醇萃取或大孔树脂柱层析一步即可获得有效部位,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取槌果藤果实粉碎成粗粉,用8倍量或以上的甲醇或乙醇提取2~3次,甲醇、乙醇的浓度为50~100%,提取方式采用加热回流或渗漉;
2.将提取液合并后减压浓缩,除去甲醇或乙醇,浓缩液或浓缩得到的浸膏加水混悬,用低分子烷烃萃取脱脂完全后,再用正丁醇反复萃取至近无色,合并正丁醇萃取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得率≈1.5%。所述的低分子烷烃类为石油醚、正己烷、正庚烷或环己烷;
3.萃取后的水相上大孔树脂柱,水洗脱3个体积后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喷雾干燥得到干燥粉末,得率≈1.5%。采用的大孔树脂包括DM301、NKA-9型、AB-8、D101、DM130、DM-18、D312型弱极性或中极性大孔树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槌果藤果实中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有效部位可以加入药剂学允许的赋形剂制备成药物制剂,制剂形式有外用制剂和口服制剂,外用制剂包括涂膜剂、软膏、硬膏、霜剂、凝胶,口服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1)本发明对原料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充分的提炼、浓缩,得到的有效部位仅占药材重量的1.5%左右,优于用鲜果泥膏及粗提物入药,便于制成各种制剂。(2)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有效部位,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可抑制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I型胶原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蛋白合成,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合成、CTGF表达无影响。药理实验证实对小鼠模型皮肤纤维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获得的有效部位除外用制剂外,可以制成制成口服制剂,外敷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疗效显著,内服治疗内脏器官纤维化和硬化、功能障碍等。(4)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具有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能耗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槌果藤药用部位对PSS患者细胞形态的影响。
图2为槌果藤有效部位对正常人及PSS患者I型胶原mRNA的影响。
图3为槌果藤有效部位对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图4为槌果藤有效位对正常人及PSS患者CTGFmRNA的影响。
图5为槌果藤有效部位对成纤维细胞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
图6为C3H小鼠各不同处理组胶原Masson染色。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槌果藤有效部位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98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板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桑叶活性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