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条件下脱除有机硫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8668.6 | 申请日: | 200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唐晓龙;于丽丽;易红宏;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48 | 分类号: | B01D53/48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93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条件下 脱除 有机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条件下脱除羰基硫、硫化氢和二硫化碳中有机硫的工艺方法。 具体是一种用于低温水解羰基硫和二硫化碳,并将产生的或原料气中的硫化氢脱除的工 艺方法。
背景技术
羰基硫(COS)和硫化氢(H2S)广泛存在于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气,进行合成氨、 甲醇生产和粘胶纤维生产时所产生的废气中。硫化物的存在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还会 腐蚀管道,会造成后续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中毒失活,从而影响后序化工产品的质量。 尤其在合成氨的工业生产中,它们是使甲醇、甲烷化、氨合成等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上涨, 导致一些化肥厂和联醇厂不得不采用低价劣质煤和高硫煤造气,从而使原料气中硫含量 增高。H2S和COS是这些原料气中典型的硫化物。由于COS呈中性或弱酸性,其化学 性质不活泼,很难用脱除硫化氢的方法将其脱除,因此给现有的脱硫技术带来新的挑战。
传统的精脱硫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加氢法,即在高温下采用钴钼催化剂串联氧 化锌,将COS和CS2等有机硫转化成H2S,再利用氧化锌将H2S除去。该方法工艺路 线复杂、操作条件苛刻、能耗大、投资费用高,在我国难以推广。
另一种是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开发的有机硫水解催化剂。其反应过程为: COS+H2O→H2S+CO2,CS2+2H2O→2H2S+CO2,在水解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原料气中的水 蒸汽将COS和CS2转化为处理工艺较成熟的H2S后进行后续处理。
目前国内外有关有机硫催化水解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低温,如中国专利 CN1067828A公开了一种常温精脱有机硫及无机硫新工艺,即将含有0~30ppmH2S和 COS及CS2的工艺气先通过一级改性活性炭或氧化铁脱硫,再通过常温水解催化剂在 30~120℃下水解吸收硫,然后再通过第二级改性活性炭或氧化铁常温下脱硫,使精脱 硫气体中总硫<0.1ppm。
中国专利CN1081424A公开了一种常温精脱硫生产工艺,即将含有0~30ppm的 H2S+COS+CS2的工艺气,通过脱硫剂——水或蒸汽加热器加热到40~80℃——水解催 化剂——冷却塔冷却到常温——脱硫剂脱硫过程,使精脱硫气体中总硫<0.1ppm。
中国专利CN1130151A公开了一种转化吸收型常温精脱硫工艺,它是将含有0~ 30ppmH2S+COS+CS2的合成氨或石油化工原料气,通过脱无机硫的脱硫剂和转化吸收型 脱有机硫的脱硫剂的脱硫过程,在20~60℃,常压~10MPa压力条件下精脱硫,脱硫后 气体中总硫(H2S+COS+CS2)<0.1ppm。
中国专利CN1226873公开了一种除去硫工厂残余气体中所含的硫化氢、二氧化硫、 氧硫化碳和/或二硫化碳硫化物并以硫的形式回收所述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的工艺路线 为将残余气体催化水解后以形成含有H2S和SO2而不含COS和CS2的水解气体,冷却 后,将该水解的气体引入并行安装的两个克劳斯催化区中之一,另一个催化区用于再生, 然后冷却。该工艺的操作温度较高,不易于低温条件下有机硫的脱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86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