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辣木油渣中萃取辣木油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58582.3 申请日: 2008-06-24
公开(公告)号: CN101294118A 公开(公告)日: 2008-10-29
发明(设计)人: 段琼芬;吴兆迁;王有琼;马李一;张重权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1B1/10 分类号: C11B1/10
代理公司: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徐玲菊
地址: 650224***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油渣 萃取 辣木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辣木油萃取方法,尤其是一种从辣木油渣中快速搅拌萃取辣木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辣木种子含有丰富的油脂,提取出来的辣木油颜色较为鲜亮,是一种黄色透明的液体,含有76%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冷榨的辣木油中含有天然的抗氧化物质,从而使辣木油具有性质稳定,不易腐败的特性,未精炼的辣木油诱导期是橄榄油的9倍,而精炼的辣木油诱导期是橄榄油的2.5倍。除去蜡质后的辣木籽油无嗅无味,耐反复煎炸,是一种良好的食用油。另外,辣木油的粘度较其它常用油料低,具有最低的粘稠性,很适合用做香味赋形剂,不仅可人选为化妆品、香料、防腐剂的优良原料,而且还可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如在工业应用中,辣木油可作为很好的精密机械用润滑剂;也可作为航天、高温、高压等特殊条件下的机械润滑剂;在食品工业应用中,辣木油可以作为无毒的食品级安全润滑油;在皮革工业中,辣木油可以代替鲸油,软化皮革。

由于辣木的成熟种子含有35%左右的种皮,65%左右的种仁,而种仁的含油率比较高,为38%~40%,很适合用预榨-浸出取油工艺进行油脂的提取。而单纯的浸出取油工艺通常只适合提取低含油量的油料,如大豆等。当辣木种子经压榨取油后,油饼即油渣里尚含有5~6%的油脂,此时将其直接用作饲料是非常不经济的,如果能进一步提取利用油饼中的这部分辣木油,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但现有技术中的浸提方法大都为常规溶剂浸提法,且不加任何辅助的手段,取油过程时间长,得率低,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达不到高效生产、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因此,发明一种改善浸提过程的取油技术,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将辣木种子压榨取油后的剩余物——油渣中的辣木油进行高效快速提取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从辣木油渣中萃取辣木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步骤:

A、按下列质量/体积比进行物料混合:辣木油渣∶溶剂=1∶1~3;

B、在转速5000~18000rpm/min条件下,搅拌粉碎萃取0.5~3min,之后过滤,得过滤液和固体滤渣;

C、将B步骤的固体滤渣按A步骤的质量/体积比与溶剂混合,之后在与B步骤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搅拌粉碎萃取、过滤,如此反复萃取2~4次;

D、收集各次滤液,在40~50℃温度,150~170hpa真空度条件下,真空浓缩回收溶剂后,余下即为辣木油。

所述步骤A、C中的质量/体积比为:kg/L,或g/ml。

所述溶剂为市购的6#溶剂油,或者温度在60~90℃的石油醚,均为工业级。

所述搅拌粉碎萃取是在下列现有技术的装置中完成的:一种快速萃取装置,包括其上带进、出料口的罐体,其中罐体内设有一转轴,转轴上设有至少二组叶片,转轴一端与罐体外的驱动电机相连,以便在电机驱动下使转轴及其上的叶片转动,从而在对罐中的物料进行破碎的同时,还对罐内物料进行搅拌。

所述罐体包括主罐,设于主罐下端并与之连为一体的罐底,设于主罐上端并通过法兰与主罐相连的罐顶,主罐内壁设有下斜的导流挡板,以提高破碎率。罐体上的进、出料口处设有进、出料阀,其中进料阀和溶剂调节阀设置于罐顶上,出料阀设置于罐底上,以便于进、出料作业。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引入机械搅拌的强大剪切力,使辣木油渣在破碎过程中加速辣木油的溶出,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能耗低、成本低、提取时间短等显著特点,且辣木油提取率高,浸提后的固体滤渣可用作净水剂等多种用途,浸提出来的辣木油品质高,有效回收辣木油渣中的高价值成分,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便捷、高效萃取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油脂萃取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搅拌粉碎提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锥孔耐磨块,2-下封头,3-导流挡板,4-主罐体,5-上封头,6-进料阀门,7-高速电机,8-联轴器,9-高速轴承,10-密封圈,11-溶剂调节阀,12-粉碎叶片,13-主轴,14-出料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之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85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