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群结构树系统的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7552.0 | 申请日: | 2008-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1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乾坤化物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0036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系统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数据结构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群结构树系统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电视,收音机,报纸,杂志,书,网络媒体,每天都有大量的知识信息产生,知识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
以互联网为例,Web2.0的出现,使得每个网民有了创建自己的网上博客或者报纸、杂志的机会,网民在管理自己的报纸、杂志或者博客时,需要用更加细化的分类来管理内容,也就是说分类的层数不受限制,分类结构管理方便。
在现阶段,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实现上述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限定了分类结构的层数,或者不采用结构方式来管理分类。
目前传统的方法比较复杂,也不直观,系统的效率同时受到其它系统比如数据库、硬件等的约束;另外传统的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当分类结构的层数量增加时,大大地增加了计算机的工作量,降低了效率,可扩展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群结构树系统的构建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群结构树系统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
A.创建成员以及成员结构树的关系;
B.成员结构树代码信息的规则设计制定;
C.成员结构树代码信息的创建和管理;
D.成员结构树代码信息的分析识别;
E.将成员通过计算机或者其它可以计算和存储的设备进行处理,得到由多个成员结构树构成的群结构系统。
所述步骤A包括:
A1.获取关于成员的信息集合,该集合包含至少2个成员,每个成员有一个独立的结构树,并且每个成员必须有一个唯一的识别符号;
A2.每个成员的结构树有一个并且必须有一个唯一的根;
A3.全部的成员结构树构成了群结构树系统,所述群结构树系统中树的数量等于集合中成员的数量;
所述成员结构树的构造方式是一样的;
群结构树系统是成员结构树的集合,所有的根是非结构化的,不存在一个根,使得群结构树系统里的成员结构树的根成为这个根的子结点。
所述步骤B包括:
成员结构树代码信息包括2个或者多个按顺序排列的数字或字符或符号,任何一个树结点的代码信息是由分段的独立代码组合而成,任何一个树结点的代码信息含有信息遗传的特征;
成员结构树代码信息执行从左到右顺序;
成员结构树的根是群结构树系统和成员结构树的连接入口点,不包含结构树的特征。
所述步骤C包括:
C1.代码信息是由分段的独立代码按照顺序排列的集合,成员结构树是一组代码信息构成的集合;
C2.结点的增加:指定父结点的位置,判断当前结点在子结点中的位置,创建当前结点的分段代码,父结点的代码信息加上当前结点的分段代码为当前结点的代码信息,这个代码信息就是一个新的子结点;
C3.结点的过继:指定一个结点,指定一个目标结点,把指定结点的全部结点转移到目标结点;提取目标结点的代码信息T-C,提取指定结点的父结点的代码信息S-C,该代码信息是指定结点全部子结点的祖先代码信息;获取目标结点现有的子结点的信息,并创建一个新子结点的分段代码N-C;提取指定结点的当前分段代码C-C;用T-C替换指定结点及其全部子结点中的S-C,用N-C替换指定结点及其全部子结点中的C-C;对指定结点进行C3步骤操作;这一过程完成了结点的过继;
C4.结点的删除:指定一个结点,提取指定结点的父结点的代码信息S-C,提取指定结点的当前分段代码C-C;删除该指定结点以及全部的子结点;重新处理S-C结点下C-C结点之后创建的全部子结点,处理同C-C纵向层位置相同的分段代码;
C5.结点的复制:指定一个结点,指定一个目标结点,把指定结点的全部结点复制到目标结点;提取目标结点的代码信息T-C,提取指定结点的父结点的代码信息S-C,该代码信息是指定结点全部子结点的祖先代码信息;获取目标结点现有的子结点的信息,并创建一个新子结点的分段代码N-C;提取指定结点的当前分段代码C-C;用T-C替换指定结点及其全部子结点中的S-C,用N-C替换指定结点及其全部子结点中的C-C;这一过程完成了结点的复制。
所述步骤D包括:
代码信息包括该成员结构树在创建过程中其路径的全部信息,一个完整的代码信息的含义是全部的分段代码信息的含义的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乾坤化物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乾坤化物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7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