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月球敏感器的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7342.1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6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尉志军;郝云彩;白清兰;张韩笑;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17/08 | 分类号: | G02B17/08;G01C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月球 敏感 光学系统 | ||
1、一种紫外月球敏感器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遮光罩(1)、平面反射镜(2)、N面锥反射镜(3)、滤光片(4)、对称式广角物镜(5)、CCD接收器(6),所述的对称式广角物镜(5)由第一镜片(401)、第二透镜(402)、光栏(403)、第三透镜(404)、第四透镜(405)、第五透镜(406)、第六透镜(407)和第七透镜(408)组成,光栏(403)位于第二透镜(402)和第三透镜(404)之间;入射光线由环形遮光罩(1)入射至N面锥反射镜(3),由N面锥反射镜(3)反射至平面反射镜(2),再由平面反射镜(2)反射后经滤光片(4)将工作范围外的光谱滤掉进入对称式广角物镜(5),入射光线首先经第一透镜(401)和第二透镜(402)组成的负组完成视场拓展进入光栏(403),入射光线充满光栏(403)后射入第三透镜(404),第三透镜(404)将入射光线向光轴方向会聚射入第四透镜(405)、第五透镜(406)、第六透镜(407),经第七透镜(408)折射后成像,该成像由CCD接收器(6)进行光电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外月球敏感器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系统还包括N个子视场隔离板(7),每个子视场隔离板(7)分别对应N面锥反射镜(3)的每个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紫外导航敏感器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为6、或8、或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紫外导航敏感器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301)、第二透镜(302)、和第七透镜(308)为熔石英材料,折射率均为1.45843,第一透镜(301)的曲率半径分别为34.2mm、3.4mm,中心厚度为1.05±0.01mm,第二透镜(302)的曲率半径分别为10.5mm、-7.5mm、63mm,中心厚度为5.1±0.01mm,第七透镜(308)的曲率半径分别为-3.4mm、-11.32mm,中心厚度为0.9±0.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紫外导航敏感器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透镜(306)为光学玻璃bak2,折射率为1.5399,曲率半径分别为-3.7mm、6.2mm,中心厚度为1±0.0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紫外导航敏感器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透镜(304)、第四透镜(305)、第六透镜(307)为光学晶体材料CaF2,折射率均为1.43384,第三透镜(304)的曲率半径分别为25.8mm、-5.3mm,中心厚度为1.8±0.01mm,第四透镜(305)的曲率半径分别为5.2mm、-3.6mm,中心厚度为3±0.01mm,第六透镜(307)的曲率半径分别为13.5mm、-5.4mm,中心厚度为2.35±0.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紫外导航敏感器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301)与第二透镜(302)的间距为0.94±0.01mm,第二透镜(302)与光栏(303)的间距为0.19±0.01mm,光栏(303)与第三透镜(304)间距为0.1±0.01mm,第三透镜(304)与第四透镜(305)的间距为0.1±0.01mm,第四透镜(305)与第五透镜(306)的间距为0.1±0.01mm,第五透镜(306)与第六透镜(307)的间距为0.38±0.01mm,第六透镜(307)与第七透镜(308)的间距为0.94±0.0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紫外导航敏感器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视场入射光谱范围为300~450n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紫外导航敏感器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光片(4)为带通滤光片,材料为Si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73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遮阳帘帘布与手柄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新型小客车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