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肾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6935.6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6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3/10;A61P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肾病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肾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成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蛋白尿是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症状,是一种持续性存在、进行性加重的肾损害。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体排出的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但在患有肾病时,滤过膜的滤过作用会发生改变,肾小管的重吸收障碍。
蛋白尿是肾病、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最危险因素,临床上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最终将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因此,临床对于蛋白尿的治疗十分重视。
目前临床对于蛋白尿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一方面是加强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对激素敏感的可采用激素治疗,减少尿蛋白排泄;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上,采用补肾之法对“消渴”进行治疗;另一方面是注意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肾小球高滤过和尿蛋白排泄;也可运用免疫抑制剂类的药物,减少尿蛋白、降低血压,延缓肾功能的进展。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患病率日渐升高,致使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是主要病因。
蛋白尿在中医范畴中尚无恰当的病名,且致病因素多、原因复杂、易反复发作,加强对肾病、糖尿病肾病及其引起的蛋白尿的有效治疗,对有效抑制疾病的肾脏损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是非常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肾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中药制剂,该制剂具补气升阳,补脾肾,利水湿之功,用于治疗肾病、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水肿、蛋白尿疗效确切。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近年来,临床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糖尿病肾病并发症患者数量不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然而,目前临床对于此类病症的治疗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化学药物的治疗不但无法改善患者的病症状况,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时刻威胁着患着的生命,蛋白尿病症看似虽小,但其所代表的疾病状况、预后发展却是非常重要的,如不及时治疗,必将导致肾功能衰竭,乃至尿毒症。
肾病、糖尿病肾病为机体代谢性慢性系统疾病,祖国中医药在此类疾病方面的治疗早有记载,目前,此方面病症的治疗经验及临床药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对上述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蛋白尿还缺乏相关治疗经验,在抑制此阶段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面还处于研究阶段。为此,我们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对肾病、糖尿病肾病的病因、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发明来源于我国临床验方,是在我国中医药对肾虚、消渴病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经验,经大量临床试验研究,在我国传统中药方剂地黄丸的基础上化载而得的具有补气升阳,补脾肾,利水湿之功效的现代中药制剂,用于治疗肾虚浮肿、消渴及上述疾病引起的蛋白尿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因长期患病所致的身体虚弱、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频等症状,且可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
本发明中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共用,具有补肾健脾、利水渗湿之功,重在温补肾阳,用于肾病、消渴病所见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及量多等的治疗,本发明中重用黄芪,以发挥其补气利尿之功,用于因肾病、消渴气虚水湿失运所致的浮肿,小便不利,配以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补脾肾、利水湿之品,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浮肿、尿蛋白长期不消,效果确切。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肾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中药制剂在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蛋白尿方面,充分发挥其中药治疗优势,针对病因病机,标本兼治,效果显著。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肾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是由如下原料药制成:
黄芪 60~200重量份 肉桂 10~80重量份 附子(制) 10~80重量份
熟地黄 200~400重量份 山茱萸(制) 100~200重量份 牡丹皮 60~200重量份
山药 100~200重量份 茯苓 60~200重量份 泽泻 60~20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69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