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田多磁场恒温节能电磁防除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56062.9 | 申请日: | 2008-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9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强;孙志刚;范颖莉;王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志强;孙志刚;范颖莉;王瑜 | 
| 主分类号: | E21B37/00 | 分类号: | E21B37/00;E21B43/2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解政文 | 
| 地址: | 163316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磁场 恒温 节能 电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油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油田多磁场恒温节能电磁防除蜡装置。
背景技术
碳原子数16-64的正构烷烃成为蜡,在常温下,纯蜡为白色略透明的结晶体,密度是 880-905kg/m3,熔点49-60℃。在油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中所含的蜡溶解在原油中。在 原油开采时,原油从地下油层流入有井井筒、从井底上升到井口的流动过程中,压力和温度 逐渐降低,溶解气不断析出,当温度和压力降低到析蜡点时,溶解在原油中的蜡以结晶形式 析出,蜡的结晶分子向固体表面扩散性开始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其结晶长大,呈薄片状或块 状,聚集和沉淀在管壁上,形成了结蜡现象。结蜡造成原油流通管道直径减小,油流阻力增 大,严重时会使油井产生蜡阻,致使油井减产甚至停产。
我国油田原油含蜡量超过10%的占90%,大部分油田原油的含蜡量均在20%以上,如 大庆油田含蜡量26.2%,华北油田21.2%,胜利油田20.8%,中原油田21.4%,吉林油田 22.3%,南海油田20.5%,南阳油田30.9%,沈北油田40.9%。
结蜡是原油开采中最大的难题,多年来,国内外油田在清蜡和防蜡方面都采用了很多方 法,如油田热气机械清蜡,化学药剂清防蜡,表面能防蜡(内衬涂料油管),超声波清防蜡、 微生物清防蜡和磁防蜡。但各种清防蜡技术都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缺点:如油井热洗机械清 蜡,油井需要停产且成本较高;化学药剂成本高不环保,表面能防蜡只适用于自喷井(国内 自喷井极少),超声波防蜡耗能高,微生物清防蜡尚处在研究和试应用之中。
磁防蜡技术和装置研究试验在我国开展较早,目前全部用钕铁硼或稀土钴磁性材料制作。 磁防蜡,是利用磁场作用于蜡分子,诱导磁矩子分子的力相互干扰并破坏拉分子瞬间吸引的 取向,消弱了蜡分子结晶时的色散力,抑制蜡结晶的生长,阻止蜡结晶体的聚集,达到防蜡 的目的和作用。
这类磁性防蜡器虽然具有较好的防蜡效果,但随着原油温度的提高而导致磁性减弱导致 防蜡效果变差,如钕铁硼永磁材料在80℃环境,磁强度降低30%。
目前应用的还有电磁清防蜡,是在一段非磁性材料管道外绕制一个线圈,加上电流产生 磁场,达到磁清防蜡的效果。电磁清防蜡不会产生磁衰退。但是电流和磁场强度是恒定的。 电流小了磁场不足,清防蜡效果差;电流大了,既浪费了大量的电能,而且长时间大电流工 作,极易产生高温而烧毁线圈。以大庆油田为例,除防蜡的电能消耗已占到原油生产成本的 25-30%。
另外,目前应用的电磁除防蜡器,均需要外设电控箱,这增加了制造安装的成本,增大 了故障发生的几率,又降低了防盗窃、防破坏的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电磁清防蜡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安全的油田多磁场恒温节能电磁防 除蜡装置。
本发明油田多磁场恒温节能电磁防除蜡装置,包括非磁性管道和两端的法兰盘,其中: 在所述管道上设一相应的外罩,其内沿管道方向绕有两个水平线圈,所述外罩内设置一对垂 直于所述管道的骨架,所述骨架上分别绕制两个垂直线圈,所述外罩的一端放置一个环形线 路板,其上装有微电脑控制器,所述外罩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水平线圈、垂直线圈和 温度传感器连接到所述微电脑控制器,所述外罩中灌有导热硅油。
本发明油田多磁场恒温节能电磁防除蜡装置,其中:所述水平线圈为若干组。
本发明油田多磁场恒温节能电磁防除蜡装置,其中:所述垂直线圈为若干组。
本发明油田多磁场恒温节能电磁防除蜡装置,其中:所述微电脑控制器由温度采集电路、 CPU、参数设定电路、PWM控制电路、工作状态指示灯及上位机连接口组成,所述温度采集电 路和参数设定电路连接所述CPU,所述CPU输出连接所述PWM控制电路和工作状态指示灯, 所述PWM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水平线圈和垂直线圈。
本发明油田多磁场恒温节能电磁防除蜡装置,其中:所述外壳上设有设定窗口和工作指 示灯窗口,所述设定窗口内安置所述参数设定电路的显示器和键盘,所述工作指示灯窗口内 安置所述工作指示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志强;孙志刚;范颖莉;王瑜,未经孙志强;孙志刚;范颖莉;王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60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精滤器的油泵支架
 - 下一篇:毛半精纺纺纱工艺
 





